惠民县财政局:努力提升财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
山东省惠民县财政局
近年来,惠民县财政局深入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把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监督机制贯穿于反腐败工作的各个环节,着力解决财政干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全县财政工作之中,为全县财政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 重视思想教育,夯实风清气正的反腐倡廉基础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为保证教育效果,财政局党委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在纪检监察室设立办公室,由分管纪检工作的同志兼任教育活动办公室主任。明确领导班子成员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主体,要求班子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把开展廉政教育、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带头参加教育活动,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加强自身和分管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同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各科室确定一名业务熟练、事业心强的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了教育合力。
二是科学制定“教育套餐”。 坚持因人施教,注重教育的层次性,从职位层级上分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从任职情况上分新录用人员和新任职干部分别进行教育,努力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坚持因“时”利导,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利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采取多种形式,严明纪律要求,严防“节日病”。比如,长假前开展严禁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纪律教育,使全局干部职工廉洁过节。遇有婚丧喜庆事宜,由局机关工会下属的红白理事会出面帮助操办,严禁铺张浪费。提拔用人时严明组织纪律,强化遵章守纪教育。
三是创新教育载体,丰富党风廉政建设内涵。一是开展了 “党章学习月”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支部学习时间不少于10个学时,自学时间不少于20个学时,要求每位党员干部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二是开展家庭助廉活动。通过向党员干部家属寄送倡议书,签订责任书,召开党员干部家属座谈会等形式,构建起家庭防腐防线。三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认真学习《财苑警示录》,组织党员干部到县党性教育基地进行党性教育、重温入党誓词,观摩革命烈士事迹;到秦台军事训练基地进行军事训练,增强团队意识和纪律意识;到鲁中监狱开展警示教育,听警示报告,增强敬畏意识。四是注重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网站、宣传展板及《财政简报》等载体,实行多方位、全覆盖教育。制作了《砥砺》、《旗帜》、《探索.奋进》等反映我局党建工作的专题片,编辑了《财政干部行为准则》小册子,更新了办公楼大厅、各楼层等醒目位置的26块宣传标语,在财政内部网站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网页。使廉政勤政意识入脑入心,从而提高了广大财政干部的自觉性和自控力,把外在的强制变成内在的自觉,将他律转为自律。
二、深化财政改革,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体制机制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部门预算是反映部门所有收支情况的预算管理模式,由各部门负责编制,改革涉及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监督等多个方面,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是确保改革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惠民县财政局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将97个一级预算单位、50个二级预算单位一次性全部纳入编制范围,提高了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完善了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对项目支出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并积极推进了部门预算公开准备工作。
二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2013年先后对惠民县新城区乐安二路南段道路两侧配套工程建设、孙武四路水系景观工程、滨惠大道路面、胡集高效区路桥建设、县级水工建筑物改建维修项目、惠民县路灯及灯杆采购项目等进行了公开招标,累计完成采购额2.6亿元,节约资金5210万元,资金节支率17.0%。实现了政府采购效益的提高,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深化政府投资评审制度改革。强力扩大政府投资评审范围,2013年,先后对月亮湾湿地景观工程、东护城河景观绿化工程、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暨武定府衙建设工程、新城区新建项目前期评审、胡集高效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兴胡花苑建设工程、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县道申崔路以及滨惠大道等涉及面广、投资额度大、社会影响大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跟踪评审,全年审减节约资金5737万元。
四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建议县政府出台了《惠民县镇(街道)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惠民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下发了《关于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出资企业财务快报机制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镇(街道)资产配置和处置审批制度,加强了全县国有资产监管。
五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提高直接支付比例的意见》,明确了直接支付的范围和标准、适用对象,加强预算单位用款计划的编制审核和支付申请的审核,强化支出分析及跟踪问效,进一步提高了直接支付比例。2013年共办理集中支付资金13.29亿元,直接支付比例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三、推进信息公开,营造“阳光财政”监督氛围
一是全面梳理公开廉政风险点。制定了全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流程图和责任分解流程图,在沿街政务公开栏详细公示,并根据廉政风险层面和不同风险等级,实行分层管理、分级防控,逐项明确责任人和监管措施,确保防控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对财政财务管理所实施远程监控。为加强基层乡镇财政所的党风廉政建设,在做好对重点科室、重点工作岗位监控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廉政风险电子监察系统,财政局党委主要负责人利用“乡财县管”等办公系统对财政财务所人员去向、业务处理进行适时监控。目前已实现了对14个财政财务管理所远程实时监控,今后将逐步拓展监控范围,发现问题,及时实施预警管理。
三是聘请特约财政监督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聘请的特约财政监督员可以直接向局领导反映问题。同时,以“作风效能服务年”活动为契机,向县委县政府、市财政局、乡镇负责人、县直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发放征求意见函196份,在机关内部发放征求意见函123份。对所反馈的意见,局党委逐件研究,并专门召开会议安排整改落实,共收到反馈意见276份。
四是创新信息公开形式。在副科级以上领导办公室门口悬挂“去向告知牌”,在各业务科室门口悬挂“政务公开栏”,把人员照片、联系方式、人员去向、岗位职责全面公开,进一步明确科室职责,公开办事流程,规范办事制度和服务用语,不仅方便了办事人员,而且强化了服务型机关建设。
五是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传统媒介,不仅公开预决算,更是把民生政策、财政业务全部在媒体公开;同时利用做客“行风热线”、播放财政专题片等形式,把财政干部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在办公楼一楼大厅和沿街院墙设立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栏、反腐倡廉光荣榜和成就展;将70多米的办公围墙推倒,建立了图文并茂、贴近实际、适时更新、可视性较强的LED廉政文化阵地,每天在此驻足观看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成为全县一道具有独特地标意义的靓丽风景。
四、借力科技防腐,以点带面提升资金监管水平
一是适应形势变化,探索建立民生数据信息平台。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和监管理念,通过市级政务网络专线,搭建起了沟通财政、人社、民政、卫生、教育、农业等17个业务主管部门的民生电子信息大平台。该数据平台主要是将分散在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民生补助资金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处理,按照民生政策的要求,对享受政策的各类人员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全面比对,对可能出现的违规问题自动过滤、判断、预警。然后将预警数据反馈给各业务主管部门进行核实,最终由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决定实际发放人员及金额,防止出现虚报、冒领、多头重复享受补助政策等问题。目前,已将包括人员工资、强农惠农资金、社会保障类补贴、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五大类53个项目的信息,及户籍、车辆等10项基础信息全部纳入平台,为保障民生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二是以部门资金监管为重点,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起草并下发了《惠民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道)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从管理范围、主管部门、预算管理、征收支出管理、票据管理、报表报送、监督检查等七个方面进一步规范了乡镇非税收入管理。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克服非税收入各项减收因素的不利影响,超额完成制定的年初政府统筹目标任务,2013年共统筹各类资金2.26亿元。
三是以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为重点,强化基层财政管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道)财政管理的通知》,以“乡财县管”为抓手,从收入、支出、负债、资产管理、会计基础工作五个方面入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不断完善。制定完善了项目评审招标制度,资金监管考核制,监管信息通达、信息公开制和抽查巡查制。开展了新农合补偿资金专项检查,2013年对我县4家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了新农合补偿资金专项检查,发现过度医疗66 例,涉及补偿金额2.09万元。建立健全了“乡财乡用县管”、“乡镇财政资金公开网”网络平台和信息查询平台,强化了省级规范化财政所建设。在代表山东省迎接财政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考核验收中获得较好成绩。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