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劳动保障工作为平台,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以就业培训学校和企业为依托,免费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班,提升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加快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以社区为单位,加强就业情况调查,通过电话排查、走访排查,逐一建档立卡,建立动态化基础数据库,实现就业资源社区共享。
二是以保障民生为着力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居民收入核查联动机制,准确把握低保对象信息,多部门共享信息资源;研究贫困居民家庭收入核算方式,坚持公平公正,实施阳光救助;逐步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提标扩面,实现应保尽保;对城市贫困居民实施“一站式”即时结算救助,逐步实现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目标。
三是以双拥共建为载体,完善优抚安置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双拥共建,不断巩固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全面落实优抚政策,按时发放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和义务兵优待金,开展复退军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继续完善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抓好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待遇的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涉军人员稳定。
四是以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为支撑,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和规范管理养老服务机构,搞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试点;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和民办公助制度;规范街道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服务标准体系;对散居孤儿生活状况进行调研,了解生活状况,提升孤儿保障水平。
五是以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为辅助,完善扶贫济困体系。健全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慈善组织,加快“慈善超市”和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建设,开展“慈心一日捐”等经常性社会捐赠活动;组织开展“大学生救助”、“朝阳助学”、“夕阳扶老”等救助工程,扩大慈善社会影响,搞好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完善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制度,规范捐赠款物管理和使用,维护捐赠者和受赠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