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制定31条措施支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完善财政支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体系,山东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31条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投入。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方面资金175.7亿元,比上年增加30.3亿元,增长20.8%。加大对县乡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安排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奖补”资金59.23亿元,增强县乡财政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创新支农投入引导机制,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支持组建山东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政策手段,吸引市县财政、农民和社会力量投入。在资金安排上,根据各地财力状况,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特别是加大对30个欠发达县的支持力度。
二、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发展,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筹集资金14.36亿元,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综合开发和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地整理,落实国家支持和保护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各项政策。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落实扶持奶业发展政策,加强渔业资源修复保护,促进全省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筹集资金3.21亿元,支持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安排资金0.88亿元,重点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安排资金1.55亿元,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安排资金1.92亿元,加强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平安渔业”工程,开展抗旱、防汛、森林防火,增强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拓宽思路强化措施,积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筹集资金65.06亿元,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业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能繁母猪、优质后备母牛饲养补贴等政策。安排资金0.63亿元,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规模,对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实行职业培训、介绍和技能鉴定补贴政策,支持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开展农村“零转移家庭”就业援助。筹集资金13.65亿元,对农村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开展技能扶贫与就业工程,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小水库移民后期帮扶意见。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加强对各种涉农收费和价格的监管。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安排资金11.49亿元,支持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和治淮东调南下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重点泄洪河道治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安排资金3.85亿元,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和养护,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农业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工程,启动农村住房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对全省农村规划、村庄整治、小城镇建设和省际边界综合整治给予补助。安排资金1.33亿元,支持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安排资金0.33亿元,支持推进农机化创新示范、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和农机作业规模化三大工程。安排资金1.51亿元,推进“绿化山东”建设,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强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
五、全面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资金11.7亿元,支持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实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落实校舍维修改造规划,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和“两热一暖一改”工程试点,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费政策。安排资金17.09亿元,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力度,全面完成“1127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任务,实施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安排资金2.27亿元,实施全省基层文化设施改造、农村电影放映、省直艺术表演团体送戏下乡、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支持农村计划生育事业。安排资金4.21亿元,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标准,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六、积极支持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安排资金1.1亿元,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妥善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确保2010年底全部完成化解任务。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七、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合理、覆盖全面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打造新的资金整合平台,推行公式法、因素法等分配方式,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加强各项资金之间的有机衔接,鼓励各地自主开展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采取细编实编预算、提前申报项目、预拨资金、直接支付到县、县级报账等制度办法,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加强监督检查和评审,严厉查处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扩大绩效考评试点范围,逐步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相衔接的预算安排和分配管理机制。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