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凌示范区财政局以优化预算编制为抓手 紧紧兜牢“三保”底线
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关系到政府履职尽责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杨凌示范区区财政收入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严格落实中省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在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前提下,足额保障“三保”支出,坚决做到节用裕民、俭以养德,把钱用在刀刃上,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一、压价一般预算支出,确保“三保”预算安排。一是优化预算编制、确保“三保”支出。建立覆盖各项收支的全口径预算编制体系,统筹财政资源,重点用于落实“三保”支出任务。全年地方可用财力19.02亿元,仅“三保”预算支出就安排11.3亿元,占全年地方可用财力的59.4%。二是优化支出结构、降低运行成本。积极落实中省决策部署,调整优化资金投向,将厉行节约的要求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压减一般性支出15%(主要为部门业务费),非重点项目18%,“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要求来编制预算。对预算批复后的专项业务费、专项资金进行压减1000万元左右,确保应压尽压,压减而来的资金优先用于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方面,尤其是坚持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和“保工资”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
二、加强杨陵区“三保”工作,确保基层运转。杨凌示范区财政局加强对省管县杨陵区“三保”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座谈、现场督导调研等方式对杨陵区“三保”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要求,重点监测,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对杨陵区“三保”预算支出安排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做到足额保障,并进行了审查。杨陵区“三保”全年预算5.6亿元,同口径增长15%,做到了足额预算保障。预算编制中,对杨陵区“三保”工作加大重点监测,提出保障要求,要把“三保”放在预算编制的第一位,合理确定基本民生支出标准,不得随意调整和扩大民生保障范围。截止6月底,杨陵区“三保”已支出2.62亿元,占全年“三保”预算的46.83%。按照目前执行情况看,杨陵区“三保”支出执行基本到位。
三、加强“三保”支出,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受新冠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在杨凌示范区财政收入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局积极组织非税收入,弥补税收短缺。同时,根据省财政厅对我区转移支付结算情况,多次到省财政厅对接,协调库款调度资金。截止6月底,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示范区国库对“三保”支出资金单独列示,预留足额库款,全力保障“三保”支出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做到来文即付。同时,密切关注杨陵区财政库款情况,对于“三保”缺口,及时调度资金,确保不存在资金缺口。示范区1-6月共调拨杨陵区库款2.96亿元(含专项债调拨1.76亿元),切实保障基层“三保”支出资金及时到位,正常支付,基层运转有力保障。
杨凌示范区财政局把支持基层“三保”作为今年财政工作的硬任务,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加强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主动在财政政策上聚焦、财政工作上发力、财政资金上增效。紧盯财政收入,强化非税收入征收,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抓好财政收入增长点。积极整合盘活财政资金,及时调整长期沉淀闲置以及短期内不使用的资金,减少绩效不高的项目资金安排,确保兜牢“三保”底线,切实增强做好“三保”工作、落实“三保”任务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