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陕西财政新闻联播

陕西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 改造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公平

  2017年11月24日 来源:陕西省财政厅办公室

  近年来,陕西省财政认真履行国家政策规定,积极加大投入力度,精准施策、改善条件、提升师资、聚焦质量、创新管理,切实保障了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大批薄弱学校得到了全面改造提升。 

  一是精准施策着力重点突破。陕西省财政厅会同教育、发改等部门,组织市县对照国家基本办学标准要求,清查校舍、生活设施、教育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列出薄弱环节和基本需求清单。在摸清底数基础上,由省内各地逐校制定改造方案,明确具体措施、时间计划和经费需求,最终汇总形成全省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规划。 

  二是改善条件增强保障能力。从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县等贫困地区入手,优先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村小和教学点校舍、生活设施、文体设施、教学仪器条件,兼顾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条件。三年多来,全省中小学校生均校舍增加1.95平方米、生均图书增加11册、生均仪器设备总值增长67%,61人以上的教学班减少了5788个。 

  三是提升师资强化内在动力。加强教师引进,每年招聘3000余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从教,重点补充薄弱学科师资,为农村学生就近上学、上好学提供保障。支持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并将80%的指标用于培训贫困县一线教师,年均培训骨干教师15万名。引导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区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增强岗位吸引力,并支持从2017年起将平均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月400元,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基层学校。 

  四是聚焦质量促进持续发展。以城乡学校、优质和薄弱学校相互交流为主,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约2万名,选派优秀教师约2200人次到贫困地区支教,提升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偏远地区学校远程输送优质课程资源,全省95%的中小学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探索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推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通过共享教师、教学装备等方式,实行捆绑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 

  五是创新管理提高政策效应。建立重点项目立项考察公示机制,实行省级抽查、县级逐项考察,并公示有关信息,提高项目安排科学性。制定《陕西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财政资金使用。建立改善办学条件信息管理系统,动态监控资金支付、项目进度。坚持双月报通报、督导检查,将资金管理使用等纳入省对市县的绩效考评,督促省内各地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据统计,自2014年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陕西省财政累计落实补助经费148.41亿元,全省4990所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70个县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标准。下一步,陕西省财政厅将继续完善政策措施,重点在培育优质资源上下功夫,保障全省适龄儿童都有机会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