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千阳县积极探索推进“三变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千阳县紧抓涉农资金整合这一有利时机,多措并举,创新模式,全力推进“三变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整合资金,建立制度,实行“一个池子”蓄资金。除农民直补资金及其他国家规定有特殊用途的专项资金外,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和生产发展资金等57项涉农资金部纳入整合范围,变零钱为整钱。根据中央和省、市整合涉农资金管理政策,制定《千阳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集中管理暂行办法》,对资金拨付环节的具体要求明确到“天”,对资金拨付的依据和比例明确到“量”,对监督问责的规定具体到“事”,去除原有各类涉农资金管理的“条条框框”。开通涉农资金拨付“绿色通道”,财政局保证在5个工作日内将资金划拨到扶贫办的整合资金专户上。设立整合涉农资金专户,实行涉农部门定项目,扶贫、财政部门审资料、县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批资金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整合涉农资金“顺畅快达”。
二是明确投向,精准施策,实行“一个龙头”用资金。根据全县“十三五扶贫规划”和年度脱贫攻坚计划,确定全县资金投向及脱贫项目。今年全县整合的资金,全部用于启动实施“挖穷根”治水项目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其中,投资2600万元的南寨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7月初开工,目前14公里管道已铺设8公里,预计9月底即可完工,建成后可彻底解决南寨塬的人畜饮水问题,增加灌溉面积1万亩。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同时,从今年起,按照户均2—3万元的标准,一律把财政整合资金切块下达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选择投资项目持股,贫困户按照“保底+分红”的模式受益,形成的资产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目前,全县第一批3151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90%已用于7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张家塬镇柳家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182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到农机、红果、光伏3个本村专业合作社,搭载全村163户贫困户。农机合作社成立仅3个多月,就取得服务收入20余万元,搭载的70户贫困户,每户可增收近2000元,村集体获得6万元收入。宝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争取县上整合资金285万元,利用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发展矮砧苹果育苗120亩,苗木出售后,除群众分红20万元外,村集体将获得180万元的收入。下一步,县上将集中力量抓1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示范村,培育20个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带头人,全面带动产业发展和“三变”改革。
三是整合力量,严格监管,实行“一把尺子”管资金。在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指挥部下成立县产业脱贫办公室和“三变”办公室,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抽调精干工作力量,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工作人员6名,一名县级领导主抓,整合了原来分散到各部门的产业发展职能,将农业、林业、畜牧、旅游、光伏、电商等产业脱贫项目全部交由产业办统管,同时,对水利、交通、住建、电力等“挖穷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职能,也交由产业办管理。全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统一由县产业脱贫办公室管理,负责项目立项审核、督促检查、资金拨付报账和考核验收等具体工作。上级下达的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生产发展资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财政全部下达到产业脱贫办。产业脱贫办再切块到相关项目主管部门。扶贫、县镇财政部门负责整合资金的监督监管,并联合县监察局开展涉农整合资金专项检查,配合实施财政涉农整合绩效评价,跟进推行整合涉农资金使用情况通报制度,结果纳入镇和部门年终综合考核。
截止目前,全县整合中省市涉农资金到位及拨付共计1209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864万元,省级资金4113万元;市级资金487万元,县本级整合及安排盘活存量资金626万元,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