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青海财政新闻联播

建立保障机制 提升服务能力——青海省财政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综述(图片)

  

青海平安县平安镇民生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在为老百姓办理相关业务

    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草)补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0月下旬的一天,在平安县平安镇民生服务大厅看到,财政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整齐地张贴在墙上,每项补贴项目的流程一目了然。这个服务大厅承担着为全镇15个村1.8万村民服务的工作,工作人员为每位农民建立了档案,各项基础信息资料及补贴项目一应俱全,条理明晰。现在老百姓办到镇里办事享受的是“一站式”服务,非常方便。

  从2009年以来,我省各级财政共整合8.4亿元资金,完成了399个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改善乡镇政府的基本办公条件,乡镇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为民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省财政在去年底率先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出台10项财政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从今年起每年新增用于支持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资金量达到4.6亿元,全方位支持各地、各部门以及群团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

  立足长远发展,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因各种利益诉求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凸现、解决难度也日益增大,给各级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比以往更显得突出。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省的社会管理明显滞后,管理体制和模式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基层组织建设滞后,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许多部门尤其是基层组织普遍存在办公服务用房紧缺、人员编制少、运转经费不足等困难,很难有效开展工作。针对这种现状,省财政从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入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去年底研究制定并报请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财政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意见》,从10个方面提出了支持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意见》以夯实社会管理工作基础为重点,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改进和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通过建立相关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方式,努力提升社会管理服务能力。

  强化基层建设,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基层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是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也是组织和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中坚力量。为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组织和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积极性,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省财政加大投入:每年安排4000万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社会管理创新能力;通过省对下转移支付每年安排1.94亿元资金,建立基层组织管理人员报酬动态增长机制及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其中村干部基本报酬按上一年度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发放、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在原补助标准基础上年人均增加200元、社区工作人员月人均报酬由1100元提高到1365元;大幅度提高基层组织运转经费补助标准,在原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个村委会再增加1万元、每个社区居委会再增加2万元;分两年安排7200万专项资金,支持生态移民点、扶贫搬迁点、禁牧搬迁点和游牧民定居点改善综合办公服务场所条件,提升参与和组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

  突出支持重点,凝聚管理创新合力。社会管理创新是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资金需求大。省财政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每年安排1.8亿元专项资金,积极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统战、民政、政法等部门相关部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凝聚各方社会管理创新的合力。一是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基层党组织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支持建立劳资关系协调机制,大力开展"贴心保姆"扶老助残和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及基层社会管理青年专项行动,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积极开展妇女儿童维权、家庭和婚姻纠纷调解、妇女科技文化知识和家庭服务业培训等工作。二是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强化网络虚拟社会建设与管理。三是每年安排4000万专项资金,支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平安寺院"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寺院户籍、治安、消防管理服务,分步实施重点宗教场所基础设施修缮。四是每年安排4000万专项资金,支持推进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改善社区社会管理服务条件。五是每年安排2400万专项资金,支持推进流动人口和特殊群众服务管理创新。六是每年安排600万专项资金,支持相关部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七是每年安排5000万专项资金,支持乡镇政府建立民生服务大厅,改善民生服务条件,创新民生管理服务方式。

  今年年初,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安排资金1.4亿元,用于增加基层组织、社区管理人员报酬和运转经费;下半年专门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统战、民政、政法等部门安排专项资金2.2亿元,支持在400家非公组织和160家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在青南三州50所中小学建立党员活动阵地,在500家非公企业建立工会,在200个非公组织建立团组织,在60个非公组织建立妇联,以及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开展"贴心保姆"扶老助残志愿服务行动、创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强化网络虚拟社会建设与管理,推动宗教寺院社会管理等,支持其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创新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职能作用。

  为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省财政在下达相关补助资金时,一同批复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并在预算执行中实行动态监控,跟踪绩效目标,确保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