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青岛财政新闻联播

青岛市推广应用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民节本增效明显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作物秸秆、残茬覆盖技术;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深松技术等。2007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青岛市实施了保护性耕作试点工作,共投入保护性耕作资金130万元,保护性耕作面积发展到15.2万亩,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效果。为农民增收节支约1700万元,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一、经济效益

  青岛农业大学测试,保护性耕作旱地节本增效经济效益达116128/左右。水浇地经济效益达104/左右。全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5.2万亩,节本增效经济效益达约1700万元,土壤含水量较常规耕作方式平均增加10%以上。

  一是增产增收。在青岛地区,旱作农业区平均增产38公斤/,为农民增收57/。水浇地农业区平均增产36.5公斤/亩,为农民增收55/

  二是节水。在自然条件相同情况下水浇地实施保护性耕作比常规耕作减少浇水一次,节约成本12/。旱作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比常规耕作减少23次,节约成本24/亩-36/亩。

  三是节约农机作业费。传统小麦播种需三-四道工序,采用免耕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碎秆、灭茬、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项作业,节约成本20/亩。水浇地采用保护性耕作节约成本22/

  四是节约肥料。小麦种植传统的施肥方式是耕翻或旋耕将化肥撒施于地表,实施保护性耕作肥料集中深施,提高化肥利用率,每亩可减少化肥7.5公斤/左右,节约成本15/

  五是培肥地力。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肥力。据测算,麦田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1%0.03%,玉米田年可增加0.02%0.06%。并且使土壤的容重减少、透水性、透气性、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发生变化,保持疏松状态,有效缓解土壤易板结的问题。

  二、生态效益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保护性耕作为秸秆利用找到了出路,有效防止了农民抢农时赶季节焚烧秸秆。减少了大气污染。大面积实施秸秆还田,可以使碳元素以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从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总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具有防治农田扬尘,水土流失和抑制沙尘暴的作用。

  三、社会效益

  保护性耕作的实施,转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减少生物质能浪费,杜绝秸秆焚烧,增强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时促进了农机具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