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财政局:扛牢职责使命 发扬蒙古马精神 蹄疾步稳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
2025年10月20日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办公室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坚持以“首善之地”的标准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全力以赴在自治区发挥“走在前、作表率”的示范作用。经积极主动谋划,呼和浩特市被确定为内蒙古“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及“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专项试点地区。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起点部署,有力推动首府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实施细则的5方面19条举措落地见效,积极探索符合地区实际的财政科学管理新路子。
精打细算 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
以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坚决落实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拓展过紧日子内涵外延,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的4方面20条具体举措,包括严控差旅、培训等支出标准,禁止超范围、超标准配置资产,严格控制政府楼堂馆所建设,强化资产共享和绩效结果运用等,系统推进支出压减和资金效益提升。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加强呼和浩特市财政管理的9方面23项48条举措,持续强化预算刚性约束、财政资金统筹、存量资金盘活和暂付款管理,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以预算管理,强化支出约束。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编制长期坚持原则,在保障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市本级公用经费按定额标准压减20%,非刚性支出按上年决算数5%压减,腾出财力用于“三保”支出等方面。在2025年零基预算编制中,通过“绩效+预算联审”机制,清理低效无效项目252个,压减项目预算17亿元,一般性支出同比减少1.3亿元,节约财力重点投向“三保”支出及大事要事保障等关键领域。严控“三公”经费,2024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继续保持“零增长”。加强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情况监控,对偏离目标较大、效果实现较低的项目及时纠偏,2024年开展30个重点项目事中评价,收回低效无效资金5.3亿元,及时纠偏止损,避免闲置浪费。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开展专项整治,从严管理政府投资、民生政策备案、资产配置及政府采购等7方面,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改成效。
以项目瘦身,促进降本增效。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控低效无效投资,对已形成的大额项目支出探索节约路径,将节省资金用于民生急需和重点领域。2024年以来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48个,节约财政资金26.8亿元,核减率22.2%。
优化整合 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
聚力化零为整,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在预算编制与执行中,打破资金壁垒,加强转移支付、本级预算、政府债券、结余结转等资金的整合使用。2025年重点推进以下方面:预算编制中,统一规划教育费附加支出,支持学校建设与合作办学;整合部门信息化项目,集中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大脑;强化资金整合,支持乳业草业技术创新和“一廊两轴五带”发展等重点项目。预算执行中,加大上级与本级资金统筹,对无明确项目的上级资金优先用于目标相近、管理方式统一的项目;对已有补助或政策到期、绩效不高的项目,及时调减本级预算。通过上述措施,2025年已节约市级资金4.6亿元,腾出财力保障市委和市政府中心工作及民生实事。
完善清理机制,盘活存量资金。加大对于分配不及时、支出进度慢、结余结转大、效益不高的项目资金的盘活力度,收回资金用于暂付款消化和其他重点支出。市本级原则上每年分两次集中清理财政存量资金,所有资金由财政部门统一分配和管理。预算执行中因政策或项目调整无法支出的资金,及时收回统筹使用,激活“沉睡资金”,实现有序流转和集中财力办大事。
扎实盘点清查,提升资产管理效能。开展国有资产大起底,市本级率先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行政事业性资产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可盘活资产资源总台账,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完善相关手续,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实物、股权、特许经营权等国有资产,最大化资产使用价值和新增财力转化。2025年1-7月,全市实现资产处置收入5.7亿元,同比增加3.8亿元。
总的来看,一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制度建设、预算优化、绩效约束、资金统筹和资产盘活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当前,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将在新建立的“分税制”管理体制下,持续严格执行各项财政科学管理措施,坚持从严从简、精打细算,优化整合、强化保障,充分挖掘潜力、释放活力,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切实将宝贵财政资源用于抓改革、促发展、干实事上,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