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财政:聚拢扶贫资金建产业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全面衔接
近年来,阿荣旗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以发展肉产业为重要抓手,整合扶贫资金,创新性建设扶贫牧场,构建了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精准定位,统筹推进牧场建设
(一)科学规划布局。制定出台了《阿荣旗肉牛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以全旗147个村股份合作社为股东,组建阿荣旗兴安岭农牧扶贫发展有限公司,引导贫困户以托管托养、劳务就业等途径参与扶贫农牧场建设,并把扶贫牧场作为立旗产业来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全旗规划建设扶贫牧场15个,饲养优质基础母牛4万头以上。到2021年底,全旗计划建成扶贫牧场8个,年均总产值预计达到1.48亿元以上。
(二)推进牧场建设。选择在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的霍尔奇、六合、兴安、新发等乡镇建设扶贫牧场,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准化规模养殖扶贫牧场3个,养殖基础母牛8100头。2021年计划改建扶贫牛场5个。
(三)选好基础母牛。以招标方式,通过进出口公司,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等国累计引进安格斯、海福特基础母牛6970头(其中安格斯牛2970头、海福特牛4000头)。安格斯、海福特牛具有出肉率高、成活率高、耐粗饲和抗寒冷等特点,受到周边群众广泛好评,为当地肉牛品种改良和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二、精准施策,全面加强风险防控
(一)落实商业保险。为降低养殖风险,通过竞标方式为成年母牛全部落实商业保险,保值1.5万元/头,出现意外死亡等情况,由保险公司按产值的90%赔偿,确保肉牛生物资产不受损失。2018年到2020年累计死亡能繁母牛137头(占全群总量1.9%),获得保险赔款152.55万元。
(二)强化运营管理。聘请第三方财审团队驻场监管和评审,保证带贫绩效目标实现,规避管理风险。成立阿荣旗兴安岭农牧扶贫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牛场的运营管理,聘请专业技术场长、兽医师、生产主任等专业技术人才,24小时驻场负责技术生产、兽医诊治、疫病防治、专业配种、接产等技术工作,全面防范管理风险。目前,公司现有大小各类饲喂设备117台套,总价值1200余万元;现有员工73人。
(三)抓好疫病防控。组建动物疫病疫情防控专家组,并聘请职业兽医师驻场负责防控(每个牧场兽医师3人)。2020年协调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两级动物疫病防控专家不定期到场指导6次,申请各级疫病、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和疫病防治设备设施总资金达150万元,有效降低疫病疫情带来的养殖风险。
(四)降低养殖成本。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及种植大户,优先在牧场所在乡镇流转饲料地,并签订青贮饲料种植订单,建立长期稳定供应关系,维持饲料渠道稳定,降低养殖成本。2020年,阿荣旗3个牧场共收储青贮玉米3.99万吨。累计产犊牛成活3900头以上,犊牛成活率超过80%,产值超过4100万元,实现经营净利润745.38万元以上,净利润率18.18%,高于同行业13.1%的平均指标的5.08个百分点。
(五)建设繁育基地。聘请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任兴安岭农牧扶贫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开展纯种海福特肉牛育种繁殖,全力打造国家级海福特纯种肉牛繁育基地,全群年总怀孕率达到97%以上。一次配孕占比达到77%,平均受孕一头牛所需冻精为1.6支/头,超过行业标准0.4支/头;情期受胎率75%以上,超过行业平均标准的10%以上。
三、精准发力,构建长效带贫机制
(一)健全分配机制。为保证扶贫牧场持续经营、稳定发展,增强资金使用与控制生物资产风险抵御能力,扶贫牧场的繁育、育肥等取得的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费用及所得税后实现的净利润,30%作为村集体实收资本,计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台账,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强化托管服务。扶贫牧场托管易地扶贫搬迁户基础母牛308头,为贫困户托管牛只三年,每年根据扶贫牧场收益情况,为托养户每户发放600-1000元资产收益,托管期(三年)结束后,易地搬迁户可选择继续托养或领回1头基础母牛自行饲养。
(三)建强实训基地。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优先录用贫困户到扶贫牧场务工,把扶贫牧场作为贫困户的实训基地,强化轮训管理,在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同时,促进贫困户快速掌握种养技能,不断提升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避免扶贫牧场养懒汉。目前,扶贫牧场吸纳务工贫困户54人。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