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内蒙古财政新闻联播

山杏花开满枝头
——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农业综合开发三十周年纪实

  4月,正值赤峰市巴林左旗万亩山杏花盛开的时候,满山遍野山杏花竞相开放,有粉色的、白色的、粉白色的……将巴林左旗大地装扮得分外美丽、妖娆。今年是巴林左旗农业综合开发实施30周年,三十年春夏秋冬,三十年风风雨雨,三十年兢兢业业,农业综合开发犹如古老的乌力吉沐沦河在巴林左旗的草原大地上默默无闻地流淌着,滋润着一块块高标准农田,养育着一个个巴林草原儿女,寄托着一个个农民致富的希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到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00亿公斤左右跃上了4000亿公斤的台阶。但1985年以后,农业生产徘徊不前,连续几年粮食产量停留在4000亿公斤左右,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1988年,国务院为打破全国粮食产量徘徊不前的局面,实现农业形势的根本好转,决定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从此,我国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拉开了序幕。巴林左旗旗委、旗人民政府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改善全旗农业生产条件,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巴林左旗被国家批准并列入了国家重点农业开发计划,是自治区东部农业综合开发的十一个重点旗县之一,是列为赤峰市首批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建设旗县区。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巴林左旗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已经成为巴林左旗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

  30年来,巴林左旗农业综合开发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积极利用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狠抓项目和资金管理,逐步建立了“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有效地发挥了中央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形成了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银行贷款、群众及企业自筹资金共同投入的良好格局,保证了巴林左旗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规模不断增长。累计治理土地面积达到77.42万亩,实施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26个,部门项目7个。累计投入资金46,069.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3,88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1,725.1万元、银行贷款2,041.3万元、群众和企业自筹资金8,423.15万元。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引领,使农业综合开发得到了项目区老百姓的热烈欢迎,让老百姓享受着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的成果。

  30年来,巴林左旗农业综合开发始终坚持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使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了增强,累计新增灌溉面积41.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6.3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4.73万亩,使项目区实现机电井、输变电线路、机耕路、管灌、滴灌全覆盖,彻底改变了老百姓过去“靠天等雨”“望天收”的观念。2013年巴林左旗林东镇“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村民张国栋兴奋地告诉我们:“我家十几亩旱地,做梦也没想到变成了膜下滴灌,咱这地方就是金不换的宝地呀!”在场的村民都纷纷表示赞同。项目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累计新增粮食18388万公斤,新增产值17,210万元;项目区的农民收入得到了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总额达到13,395万元,让6.46万户25.92万口人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人均增收较开发前增加500元左右。2015年巴林左旗林东镇“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村民路广和说:“我家种了20亩玉米、20亩绿豆,看长势玉米能达到1700斤以上,绿豆200斤以上。今年大旱之年,不是项目区的已成绝收。我算了一笔账,40亩地净收入至少能达到4万元,这就是农业综合开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收入增加了,腰包鼓了,农民心里乐开了花。

  30年来,巴林左旗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扶龙头、建基地、强产业等有力措施,采取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扶持办法,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推进了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了一个个优势产业升级、示范作用突出、辐射带动增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巴林左旗东傲清洁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74万元建起年产笤帚100万把加工生产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巴林左旗笤帚苗产业化经营的最大龙头企业。巴林左旗笤帚苗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在旗委、旗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呈现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后劲充足的良好态势。全旗种植笤帚苗达到35万亩,覆盖全旗11个苏木乡镇,笤帚苗已成为巴林左旗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巴林左旗笤帚”“巴林左旗笤帚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通过国家商标总局审定登记。巴林左旗享有“中国笤帚苗之乡”的美誉,创造出了全国最知名的笤帚苗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基地、内蒙古地区种类最齐全的笤帚制品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笤帚苗交易市场。巴林左旗上京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151万元新建160万株优质蔬菜种苗基地,解决了巴林左旗种植蔬菜户的种苗供应问题,蔬菜种植从以前的萝卜、土豆、白菜老三样增加到现在的20多个品种,生产领域也由蔬菜种植向瓜果、花卉业等方向延伸,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巴林左旗超越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108万元新建年出栏1500只肉羊基地,又从云南怒江新引进乌骨羊50只。乌骨羊落户巴林左旗,使巴林左旗的肉羊产业不再单一,以特色产业来发展肉羊产业。巴林左旗大辽王府粮贸有限公司投资292.25万元新建3万吨毛毛谷小米加工生产线一条。一流的加工设备,先进的加工工艺,从上料、筛选、去石、碾磨、色选、除尘、包装,全部实现机械化电脑控制,设备更新在同行业占领先水平,既节约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公司生产的“契丹”牌毛毛谷小米及杂粮远销东北、华北、西北等十几个省区市,并在赤峰、通辽、乌兰察布、呼伦贝尔等多个城市设立直销处,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眯。“巴林左旗毛毛谷小米”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2017年度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品契丹杂粮,赏大辽文化,在巴林草原已成时尚。该公司总经理贾坤告诉我们:“赤峰市是全国杂粮三大主产区之一,实施杂粮生产加工企业有几百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正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才使公司做大做强,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产业化经营发展项目的成功实施,无论从辐射带动能力、发展经营方式、电子销售渠道、特色养殖品种,还是从壮大发展规模、提高知名品牌等等来看,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促进巴林左旗农牧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今天,巴林左旗农业综合开发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目标。目标既定,奋力远航,巴林左旗农业综合开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农发资金为引领,托起农民致富新希望,像乌力吉沐沦河透着契丹·辽文化的气息,满载希望,流向远方……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