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嘎查村务公开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和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深水区,一系列惠农惠牧关系国计民生政策陆续出台,财政支出大量向农村牧区倾斜。时下,包括低保等在内的各种惠农惠牧补贴、政府福利源源不断,让群众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不管是在申报审核阶段还是在办理兑现阶段,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公开。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积极创新“一二三四五”嘎查村务公开新模式,从源头上有效解决了嘎查村级事务管理缺少公开透明,没有法制保障的矛盾,值得效仿和借鉴。
一是搭建嘎查村务监督平台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辖16个苏木乡镇(街道)、245个行政嘎查村、12个社区,总人口30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主管理监督模式推广前,有些基层组织习惯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个别干部仍然使用“决策一言堂”、“用权一句话”等传统管理手段,由此产生一些新矛盾、新问题。“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曾一度成为全旗一些基层干部的思想困惑,影响到农村牧区发展、农牧业稳定和农牧民增收。
2017年以来,阿鲁科尔沁旗通过规范公开内容、加强监督检查和强化平台打造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嘎查村级事务管理公开的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手段,倾力打造了阿鲁科尔沁旗阳光嘎查村务监督平台,将嘎查村级党务、事务、财务等各类事项全部纳入平台管理,细化公开事项,为全旗各苏木乡镇、嘎查村设置了单独界面,在网上定期更新和长期保存。群众可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端,随时随地获取嘎查村务重大信息,从而实现对本嘎查村人、财、事、权的全方位立体监督。
二是畅通议事和监督两个渠道
嘎查村“两委”(社区)通过平台及时将村级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布公告,畅通议事和监督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通过平台参与到嘎查村级重大事项的民主商议和决策中来。
“瞧,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支持下,去年咱村又漂亮地干成了一个‘大工程’。”4月12日,阿鲁科尔沁旗双胜镇红星村一位村民看着去年底建好,今年就能发挥效益的六眼机电井和规整的井房说。2017年初,村民对村里的山坡地修建机电井的呼声很高,村“两委”班子及时在平台上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和《红星村关于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机电井进行村民议事会议的通知》,随后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代表和党员连开了3场会议。要不要建、怎样建、按啥标准建、资金咋筹措……每一个环节都让村民自己拍板做主,直至把机电井修好。
进入招投标阶段,由双胜镇纪委全程参与把关,村监委监督,并在网上公布招标信息,村委会将各项收支及时在村务平台和村内公开栏上进行公示,所有程序都在阳光嘎查村务监管平台挂着,村民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就可以在平台上看到村“两委”班子的整个决策过程,可以监督每一笔钱是怎么花的,都做了哪些事,各类账目也是一目了然。“现在不管做什么事,村里不捂不盖阳光操作,干部干事清白,村民心里明白,大家心里还有啥放不下的?”村民张志敏说出了发自内心的感受。
三是推进党务、事务和财务三个公开
结合实际,阿鲁科尔沁旗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务政务嘎查村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4大类45小项公开内容,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时限和形式。在党务公开方面,坚持突出管理与服务并重,重点公开现任嘎查村党组织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等6项重点内容;在事务公开方面,重点公开嘎查村集体“三资”管理处置等16项内容;在财务公开方面,重点公开集体经营性收入等12项。采取“五位一体、三化推进”的工作模式,即在公开载体上充分发挥“网络、公开栏、微信群、报纸专栏、电子显示屏”等新闻媒介作用,建设了集文字、图片、影像为一体的公开体系。在旗政务服务中心的网站上设立“e公开”平台,并与“阿旗纪委”公众号链接,方便广大党员群众浏览查询。在工作机制上实行目标化管理、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考核的工作管理模式,初步实现了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动态内容定期公开、专项内容适时公开、热点问题随时公开、事关群众利益的事项及时公开。
为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科学规范嘎查村党务、事务、财务三公开,阿鲁科沁旗还在广大农村牧区全面推行了“四议三提两签一报告”工作操作程序。“四议”,就是嘎查村级事务由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或村民会议决议。“三提”,就是嘎查村“两委”依据“四议”决策结果提出契约文本,先交由党员提出修改意见、完善契约文本,然后交由村民提出修改意见、确定契约文本。“两签”,就是凡涉及集体资产管理、经济项目建设、公益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等具体事务,由嘎查村委会与农牧民签订契约,涉及基层组织建设、党员设岗定责管理等事项,由党支部与党员或有关组织签订契约。“一报告”,就是对重大事项或有关需苏木乡镇协调的事务须党支部提前报苏木乡镇党委审核,并在契约签定后上报备案。目前,全旗16个苏木乡镇(街道)、245个行政嘎查村、12个社区全部实现了“三公开”全覆盖。
四是规范信息整理上报、分级把关审查、专人审核录入和公开内容质询四步程序
在信息整理上报上,嘎查村“两委”(社区)根据事项的办理情况,以“公开信息通知单”的方式告知嘎查村“两委”(社区)后录入平台,涉及嘎查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在第一时间及时主动公开,嘎查村集体“三资”、扶贫、惠农惠牧资金兑现等内容全程在网上公开,保证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实效性。比如,良种补贴、危房改造、农村牧区低保、退耕还林还草等惠农惠牧补贴资金,采取每户每笔明细的方式将补贴面积、标准、金额等通过平台全程公开,农牧民通过平台就可以点对点了解补贴对象、资金、申报流程等内容,掌握补贴资金的界定、核实、兑现等相关要求,既确保惠农惠牧扶贫资金给群众一个明白账、放心账,又避免补贴资金被“脱缰”的权力所“劫持”。
在分级把关审查上,嘎查村设立兼职信息员,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对嘎查村“两委”要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地提供信息,公开的信息村“两委”要进行严格审核把关,信息的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准确,反映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
在专人审核录入上,坚持把信息审核作为确保整个平台建设的生命线来抓,按照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苏木乡镇(街道)党委、纪委对所属嘎查村(社区)上报的公开信息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并安排专人录入平台;旗相关部门对所涉及的惠农惠牧政策资金进行监管,确保录入内容真实有效,确保发布信息的合法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公开内容质询上,嘎查村(居)民随时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快捷查询村务情况,发表看法、反映问题、提出建议,随时互动,对公开内容有质疑的,群众还可以通过拨打电话等方式,向苏木乡镇(街道)直至旗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反映,使群众成为村务真正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既维护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又提高了政府公信力,还避免了群众监督走过场。
五是实现嘎查村务公开“零死角”和嘎查村务监督“全覆盖”等五个目标
阿鲁科尔沁旗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因应施策,多措并举,严格落实嘎查村务公开,对于类似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各项惠农惠农政策和财政补贴资金,坚持“点对点”推进公开,极大地保障了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阳光透明真正成为“防腐剂”。经过积极推进和科学管理,自全旗阳光嘎查村务监督平台建设运行一年多来,旗级界面共发布旗级工作动态15条,政策法规11部,通报8期;各苏木乡镇(街道)录入各类公开信息65万余条;旗本级受理群众通过阳光嘎查村务监督平台发现的问题线索7件,给予党纪处分4人;群众监督意识进一步提高,监督更加及时有效,对嘎查村人、财、事、权实现了全方位立体监督,较好地实现了嘎查村务公开“零死角”、嘎查村务监督“全覆盖”、构筑起嘎查村务管理“防火墙”、打造嘎查村务公开“新样板”和促进基层干部作风“大转变”五个目标。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