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内蒙古财政新闻联播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坚持绿色财政发展观
不断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提档升级

  赤峰市巴林右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农牧民自愿、直接受益为基础,以“一事一议”奖补机制为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奖补资金的“粘合剂”和“催化剂”作用,树立绿色财政观,促进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一、切实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亟需的实际困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几年来,巴林右旗不断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2009年至今,巴林右旗累计投入各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近1.47亿元,建设街巷硬化、村容村貌整治、环卫设施、人畜饮水、小型农田水利、生产公益等项目600余个。“一事一议”项目投资小、见效快、覆盖面广,切实解决了农牧民生产生活中亟需的实际困难,真正把“一事一议”办成一件件利旗、利嘎查村、利农牧民的好事、实事。

  二、树立绿色财政观,享受公共财政阳光照耀

  绿色财政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科学发展,绿色财政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公平原则,强调改革创新,文明理财,要建设无污染、有后劲、可持续的财政。树立绿色财政观,应坚持这样几个原则:

  (一)坚持公平性原则。这里所说的公平性也就是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每个人头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为实现这种公平性,一方面,既与财政预算安排的奖补资金多少挂钩,也同农牧民的筹资筹劳情况挂钩。也就是说,农牧民不议事、不干事,也得不到财政的奖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越多,上级财政支持的就越多,农牧民干的越多、筹得越多,财政奖补的就越多。另一方面,要采取区别对待、分类奖补的办法,即:资金分配的公平和公正。自治区以盟市、旗县安排的资金为基数,根据各盟市、旗县的财力状况和农牧民的收入水平,采取不同的奖补比例。

  (二)坚持持续性原则。其核心就是财政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经济、社会、农牧民的承载能力,“绿色财政”理财强调文明理财。应注重决策的科学合理,在项目管理上要始终坚持量入为出和收支平衡的原则,不能超越财力可能无限度地扩大项目支出规模,并且注意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负债搞建设。2017年,巴彦塔拉苏木宝木图嘎查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积极申请“一事一议”项目,通过申请财政奖补资金、农牧民筹资筹劳,总计投资近80万元,建设480平方米蔬菜保鲜库1处。巴彦塔拉苏木党委、政府招商引进北京恩微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境内建设东瓜深加工厂。东瓜市场价1.6元/公斤左右,经过加工成丝包装后,储存在蔬菜保鲜库内。待第二年中秋节前出售给食品厂家做月饼馅原料,东瓜丝销售价格预计3元/公斤,扣除加工成本和人工费用,每公斤增收至少1元。2018年,该地区农牧民共种植东瓜1万余亩,通过深加工、保鲜库储藏后,每亩预计增收1500元。“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当地干部群众参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嘎查村公益事业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三)强调以人为本。人是推进经济发展、事业兴旺、社会繁荣、人类进步的主体和动力。

  一是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坚持群众自愿,不加重农牧民负担”的原则组织实施项目,并不断增强嘎查村民的自主议事能力,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四个优先”的原则,即:同样的投资规模以受益人口最多为优先;同样的投资规模以覆盖地区最多为优先;同样的受益人群生存项目优先;同样的受益人群边远山区优先。各地还根据群众筹资筹劳和安排财政奖补资金情况,选择一些投资小、群众急需的项目,绝不搞超出群众承受能力的项目,严防借“一事一议”加重农牧民负担,坚决控制发生新的村级债务。

  二是以人为本,坚持发展。始终关注人的发展权,发挥财政资金的保障作用。西拉沐沦苏木胡日哈嘎查处于偏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下水位深,农牧民饮水用水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2017年,通过投入30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新建80立方米水塔1处,4寸直径管道2230延长米,水塔对面山坡小流域治理育林坑2万余个。该项目的实施,既解决了当地的人畜饮水难问题,又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和山洪治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一事一议”政策,令农牧民群众拍手称赞。

  (四)坚持与美丽乡村项目、扶持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有机结合。提倡各地区因地制宜、规划引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美丽乡村建设、扶持嘎查村集体经济政策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三、坚持“五个到位”,实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提档升级

  为稳步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巴林右旗财政局从组织保障、宣传发动、制度保障、操作程序和群众受益面五个方面入手,加强项目管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确保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保持健康发展,实现提档升级。

  (一)组织保障到位。旗、苏木镇两级均成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宣传发动到位。为了进一步突出农牧民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农牧民议事能力和水平,让农牧民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旗委、政府采取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电视、网站、培训、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进行全面宣传。做到了电视上有图像、报纸上有版面、独贵龙(组)有倡议书,项目村有宣传标语。

  (三)制度建设到位。本着“政策透明、操作规范”的原则,按照上级有关政策精神,结合巴林右旗实际,旗政府制定出台了《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基本原则、工作步骤、工作流程、奖补标准和奖补范围。为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旗财政局制定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规范》等8项管理制度。依托自治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滚动项目库制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统筹,真正实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动态化、实时化管理,经过多年努力,成功打造了一批质量优良、群众满意的项目。

  (四)操作程序到位。坚持从出台政策到制定办法、项目立项评审到完工验收、工程监理到决算审计,都作有依据,行有规范。苏木镇政府本着“尊重民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筹安排”的原则,将嘎查村按民主议事程序申报的项目,排序上报旗财政部门,并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项目投资设计,制定实施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苏木镇、嘎查村两级共同成立“项目工程质量监管小组”,由苏木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业务站所负责人、嘎查村书记、主任、村民代表及工程监理人员为成员。监管小组负责对项目前期准备、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竣工验收和项目后期管护等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项目完工后,首先由苏木镇组织苏木镇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站所长、“一事一议”专管员、嘎查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组成验收组,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苏木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工程监理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后,工程监理公司出具验收报告,同时财政部门聘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资金决算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据此拨付资金。

  (五)受益面到位。积极打造投资小、见效快,群众受益面广的项目。2017年,全旗共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68个,投资总额100万元以下的项目67个,占项目总数的98.53%;投资总额50万元以下的项目65个,占项目总数的95.59%。项目覆盖11个苏木镇(街道)、62个嘎查村,使1.65万户、4.96万农牧民从中受益。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