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内蒙古财政新闻联播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基本做法

  赤峰市元宝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服从服务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己任,持续加大改革创新、政策落地和工作推进力度,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一、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  

  (一)划定生态红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二)坚持和谐共生。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试行坡地改梯田,近四年坡改梯12000亩,占土地治理面积18.5%;耕地休耕试点1000亩;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相协调。  

  二、以建设“两型农业”为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了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抓好农业投入品、废弃品污染治理,大力整治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一方面,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减下来。积极推广节肥节药生产技术,组织实施化肥减量增效与农药零增长行动,采用农家肥、生物肥、生物杀虫替代方案。另一方面,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上去。围绕“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深入开展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废弃滴灌带、农膜残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三、以现代科技创新为支撑  

  着力补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这一短板。农业科技成果转换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有效的转化平台。加快培育、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各类园区的层次和水平,提升其承接农业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的能力。补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这一短板。  

  多年来,元宝山区一直致力于培育现代设施农业区域特色产业,过去,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矛盾突出,规模效益不明显。2008年政府招商引进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带活了一个区、一个市的设施农业产业。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以提供优质种子、种苗,新成果、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研发、孵化、带动,农资、农技服务,农产品加工、流通,现代农业示范、展示、观光为主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被确定为内蒙古赤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国家级星创天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内蒙古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和内蒙古寒冷地区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和润农业公司占地面积1070亩,现已建设各类棚室及附属设施22.5万平方米,年育苗能力达2.5亿株。2016年公司实现收入5136万元,利润709万元,安排就业386人。  

  公司坚持“和谐务实,俱进创新”的企业核心理念,与国内外多家农业科研院所、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成立“内蒙古寒冷地区蔬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润设施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内蒙古和润设施农业研究院”和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立了科研院校的试验、实训、实习基地,拓展丰富了国内、国际合作渠道。公司现已试验示范蔬菜品种400多个,筛选推广优良品种20个,获得国家专利15项,引进、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2项,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余项,在北方寒冷地区设施蔬菜安全高效生产领域建立了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生产管理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  

  四、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  

  (一)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参与全区农业产业体系分工合作,逐步形成了以高标准农田为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为引领的果蔬设施农业、奶业、生猪业、花卉业、葵花业等产业化体系。  

  (二)着力优化农业生产体系:加快农业生产模式创新,推广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等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三)着力优化农业经营体系: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对于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为此。我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发展,推动农牧业循环发展;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全区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357个,入社农户比例超过66%;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统防统治、统种统收等专业化服务;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不断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