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内蒙古财政新闻联播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多措并举助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提档升级

  近年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以强化农村牧区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和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为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基层民主建设、实现农牧民脱贫致富注入了强有力的发展动力。

  一、统一思想抓认识,解决“为什么抓”的问题。围绕“三个有利于”,着力提高嘎查村“两委”班子和农牧民的认识,从思想上解决“为什么抓”的问题。一是有利于广大农牧民共享改革成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开展农村牧区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加大对农村牧区水利基础设施、道路、饮水、环境卫生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有效缓解城乡发展差距,让广大农民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二是有利于增强农村牧区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牧区发展。该旗农村牧区基础设施薄弱、公益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直是制约农村牧区发展、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希望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吸引聚集群众的力量,形成推动农村牧区公益事业发展的新机制,尽快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牧区发展后劲,助力脱贫攻坚。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牧区基层民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确立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建设新农村牧区的主动性,激发和调动广大农牧民民主议事、办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传统的“一言堂”转向民主协商、民主决策,营造健康良好的农村牧区基层民主政治氛围。

  二、突出重点抓落实,解决“抓什么”的问题。一是坚持原则,注重方法。把民主决策、群众自愿,合理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量力而行,整合资源、各记其功,规范管理、阳光操作作为农村牧区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必须坚持的“五个原则”,严格按照农村牧区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方式和奖补标准,在群众自建、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的基础上,政府给予物资补助的方法稳步推进一事一议工作。二是把握核心,抓好结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这个核心,切实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与解决“重点村”、“问题村”、“上访村”的问题相结合;与全力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开展工作。三是强化管理,确保进度和质量。注重建设进度、技术监督和质量监管,安排专人负责技术指导,苏木乡镇派驻质量监督员、群众代表在施工现场监督,严格竣工验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四是肯定成绩,正视不足。从工作推进情况看,2010年全旗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以来,先后建设嘎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38个,总投资21480万元,受益群众达21多万人。2016年,该旗共批复48个自建项目和22个整合项目,完工达100%,累计完成投资2647万元,其中上级奖补资金1592万元、旗本级投入600万元,群众自筹455万元,项目涵盖街道硬化、小型农田水利、村容村貌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旗67个嘎查村的5.36万农牧民从中受益。今年经嘎查村议事、苏木乡镇申报,又有25个涉及农牧民生产生活和增收致富的嘎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被纳入旗项目库。

  三、强化措施抓方法,解决“怎么抓”的问题。一是抓领导,解决了领导抓的问题。该旗委政府将农村牧区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指挥,分管领导全力以赴,工作人员认真履职,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履职、社会参与、人人尽职、人人出力的工作氛围。二是抓宣传,解决好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旗财政部门想方设法通过印制宣传手册、互联网络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推进农村牧区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宣传力度、深度和广度,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了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三是抓力量整合,解决好配合的问题。由于农村牧区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因此,全旗上下通过共同努力,沟通协作,逐步形成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树立了“抓好人人有功,抓不好人人有过”的思想,确保了工作顺利推进。四是抓责任追究,解决好整体推进的问题。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违反工作纪律和要求,影响工作大局,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强有力的领导、上下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各级党员干部的扎实工作,全旗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在保增长、惠民生、促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如该旗巴彦花镇党委书记郝大鹏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按照农村牧区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的要求,结合全镇实际,先后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927.5万元,镇财政投入经费100多万元,群众自筹204万元,投工投劳3.2万个,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结合全镇旅游发展战略布局,通过“两委”班子、致富带头人等引导农牧民共同参与旅游发展,先后实施村路建设、村内美化亮化等一事一议项目27个。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使全镇从粗放式、低效益的传统农牧业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推动了镇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实现了农牧民快速增收致富。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