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内蒙古财政新闻联播

2017年内蒙古锡盟采取五大措施 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一、脱贫不减扶持,巩固扶贫成果。锡盟是牧业大盟,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生产经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巩固扶贫成果任务还非常艰巨。尤其是中西部牧区,户均草场面积小,自然条件差,脱贫具有不稳定性。当前,脱贫户的生产水平还很低、经营档次也不高,家庭经济基础薄弱,脱贫到致富还需要一段时间,“扶上马送一程”是必经之路。为此,需要制定或者政策和制度,给巩固扶贫成果方提供有力保障。要在短时间内“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减扶持”,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严格防止致贫和返贫。

  二、整合草场资源,转变经营方式。探索以嘎查为单位,成立“繁育、养殖、育肥”等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整合牧民分散的草场,改变当前草牧场“小块围栏分割”的现状,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彻底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实施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为扩大再生产创造有力条件。破解制约牧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努力向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推进。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集中连片搞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禁牧、轮牧和休牧;给草场休养生息的时间,不断提高草场植被覆盖,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

  三、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增收渠道。开展农村牧区劳动力培训工作,是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实现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开展两种类型的培训。一是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即:结合当地农牧业生产实际,开办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农牧民种植、养殖技术,扩大农牧民的知识面,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同时,通过科技进步带动农牧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二是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即:对于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农牧民增加和掌握一门新的劳动技能,为转移就业、增收开辟新的通道。重点培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让他们真正掌握一门非农职业技能,这样就会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政策兜底脱贫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基本达到了“不愁吃,不愁穿,住房、义务教育、医疗有保障”。但是,有些扶持政策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延伸。一是进一步完善教育扶贫政策,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大学与低保户享受同样的补贴,全面实现教育有保障的目标。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扶贫政策,对于慢性病,需要长期门诊开药的情况,有进一步的报销标准。三是完善政策兜底脱贫政策,增加低保指标名额,让应该进入低保的都能进去,确保政策兜底脱贫。

  五、建立长效机制,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把防止返贫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立脱贫人口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贫困信息监测系统,为脱贫户建立档案,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准确地掌握脱贫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及时掌握新增贫困人口情况,对新增贫困人口准确而识别、建档立卡。通过医疗救助、教育扶贫、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措施,防止农牧民因病、因灾、因子女教育等原因致贫或返贫。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