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内蒙古财政新闻联播

龙舞民富百业兴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纪实

  农牧业产业化是实现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巩固“十个全覆盖”建设成果、保障农村牧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障。多年来,赤峰市翁牛特旗高度重视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在基地建设、品牌打造、龙头企业培育、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和积极探索,推动该旗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一、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逐渐扩大。2015年,翁旗被列为自治区粮改饲工作试点。全旗粮食总产量达到23亿斤,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450.6万亩,牲畜存栏达到258万头只;全旗种植马铃薯30万亩、甜菜7.3万亩、蔬菜30万亩,年出栏肉牛20万头、肉羊103万只、生猪60万口。全旗扶持紧密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1家、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牧场70家,农牧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增收3000元。实施海拉苏、乌敦套海等地区土地整理项目9万亩。新建膜下滴灌16万亩,落实巩固任务64万亩,建成地埋滴灌示范项目1.3万亩。  

  (二)龙头企业平稳发展。截至目前,全旗共有恒都牛业、蒙都羊业、蓝天糖业、凌志马铃薯和中粮家佳康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带动7.5万户农牧户参与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建设方面,恒都牛业4万平方米高标准牛舍建成投入使用,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开工建设。蒙都羊业牛羊肉加工样板车间建成投入使用。九源牧业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中粮二期40万口生猪养殖基地投入使用。绿港公司1000万株育苗工厂运营投产。凌志马铃薯9000吨全粉生产线建成投产,与荷兰法姆福瑞合作的薯条加工项目开工建设。  

  (三)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全旗商标总数达到415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件1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自治区著名商标3件,赤峰市知名商标25件,集体商标1件。  

  (四)园区建设扎实推进。近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亿余元,玉龙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入住企业46家,协议总投资69亿元。成功引进中粮家佳康、恒都牛业、安琪糖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全旗初步形成肉牛、肉羊、生猪、甜菜、马铃薯、蔬菜、粮食加工七条完整产业链。  

  (五)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较快。截至目前,全旗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2288家,其中比较规范的合作社占总数的17%左右。全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达到5万户,直接带动农牧户15万户,间接带动农牧户20万户,受益农牧民10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内部结构性问题突出。粮食“玉米独大”和牲畜“肉羊独大”的现象非常突出,去年,全旗玉米种植面积占到了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3%,羊存栏占到了牲畜总数的72%。随着去年玉米收储价格和羊肉价格的下滑,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困局。另外,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结合度还很低,玉米秸秆大部分都被废弃,很多地区发展养殖业还要从外购买饲草料,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给村庄环境整治和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差。从目前翁旗的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看,普遍存在规模小、效益低、带动能力差的问题。全旗销售收入和交易额达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约占赤峰市企业总数683家的3.7%,企业队伍规模和企业单体规模均较小。受经济下行影响,全旗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效益普遍下滑,初步统计,销售收入增速、增加值增速、利润增速分别下降3%、6%、5%。  

  (三)品牌价值的开发利用滞后。近年来翁旗的品牌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品牌的市场价值开发利用工作严重滞后。比如,翁旗肉羊存栏位于全市前列,可是羊肉还不及锡盟的出名;翁旗努力打造蒙东地区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可是却没有在全区打响叫亮的知名品牌或是知名度较高的农畜产品,肉羊、肉牛多以整头只出售,没有利用品牌包装形成附加值高的品牌商品进行销售,品牌资源极大浪费。大多数品牌市场知名度低,存在品牌多而散、多而不强,品牌创建与产品研发不同步的问题。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受资金和技术影响,翁旗大多数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设备、工艺水平落后,属于农畜产品初加工企业。缺少专业的产品研发团队,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  

  (五)利益联结机制松散。据统计,全旗重点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和股份制带动农牧户数量约为2万户,仅占全旗参与产业化经营农牧户7.5万户的26.7%。翁旗龙头企业虽然与农牧民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但是,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合作制经营或股份制经营方式的较少,还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合作共赢”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部分龙头企业实行的“订单农牧业”,也缺乏规范性管理,实际操作中问题较多。  

  三、几点建议  

  (一)持续加大农牧业产业化工作推动力度。经过多年的强力推动,翁旗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农村牧区的长远发展筑牢了基础。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应继续加大工作推动力度,摆上重要日程,与“十个全覆盖”、脱贫攻坚、“3661”工程等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努力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解决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农牧业“3661”工程为引领,推动农牧业从传统的数量型向现代的数量质量品牌并重型转变。重点通过稳粮、扩经、增饲,推动“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以翁旗为例,建议以市场为导向,适度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加快发展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料作物,年内减少玉米种植面积20万亩,转向种植青贮玉米5万亩、紫花苜蓿0.5万亩、葵花10万亩、甜菜等其它经济作物4.5万亩,将粮经饲种植比例由2015年的80:17:3调整到70:25:5,逐步解决“一米独大”问题。实施减羊增牛增猪战略,通过养殖合作社、家庭牧场和养殖大户带动,引导养殖业从分散的单户放养向集约化、规模化舍饲发展,使生猪、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年内减羊20万只、增牛2万头、增猪20万口。加大肉牛、肉羊品种改良力度,加快淘汰小尾寒羊、劣质山羊,建设良种化繁育体系,改良率达到80%以上。实施好基础母牛繁育工程,稳定架子牛供应市场,对繁育基础母牛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专业养殖大户和家庭牧场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多措并举,尽快解决一羊独多问题。  

  (三)培育壮大重点龙头企业。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三级政府“关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内政发〔2013〕28号、赤政发〔2015〕79号),在项目审批、资金扶持、信贷保险、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政策支持。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大范围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企业经营规模,组建企业集团,打造行业领军“航母”。    

  (四)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一是积极鼓励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协会规范有序发展,引导农牧民以合作组织身份与企业对接,提高农牧民的市场地位和话语权。二是建立完善企业征信制度,将企业履行合同和保护农牧民利益情况纳入征信范围,对切实履行合同、较好保护群众利益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信贷支持上给予优先扶持或优先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收购、保护价收购等运作较为成熟的购销方式,形成较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加大对好的典型做法的总结推广工作。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牧民积极参与,逐步建立起龙头企业与农牧民之间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