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盟草原补奖机制促使牧民稳步增收
近年来,锡盟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强化养老、助学、创业、转移就业四项配套扶持措施,初步实现牧民收入稳步增加、草原生态逐步改善、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牧区社会和谐稳定目标。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锡盟执行严格的草畜平衡制度,草畜平衡责任书入户率始终保持100%。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盟、旗、苏木三级草原监理专业队伍与嘎查级群众管护组织相结合的草原监理体系,从政策和机制上严格限制了超载过牧现象。
锡盟制订了养老、助学、创业、转移就业四项配套扶持措施。对禁牧区60周岁以上牧民在享受草场补助和当地养老金的基础上,每月增加300元养老补助金。对接受高等教育的禁牧区牧民子女,每学年补助6000元,确保禁牧区牧民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对从事非牧性产业或就地舍饲养殖的牧民,给予每年3600元的贷款贴息补助,扶持带动牧民实现转产增收。对禁牧区转向二、三产业的牧民给予每月300元的就业补助,鼓励和扶持勤劳增收。
随着禁牧和草畜平衡的严格落实,项目区牲畜头数大幅下降,生态效益十分明显。随着补奖机制的顺利实施,牧民传统放牧观念逐步改变,各地出现了一些牛羊短期育肥、转产就业的典型,冬羔、早春羔育肥出栏规模进一步扩大。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3年05月07日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