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内蒙古财政新闻联播

通辽市确定2012年为民办实事目标

2012年,市政府确定的全市民生9个方面56项工作,总投资83亿元。

  一、关于落实惠农惠牧政策方面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惠农惠牧政策。认真落实中央粮食保护价收购、农资、种粮及良种、农机、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公益林、燃油等各项补贴政策。

  2、对3406万亩草牧场、28万牧户进行禁牧补贴。

  3、继续实施草畜平衡奖励补贴政策。

  4、继续进行牧草良种补贴。

  5、继续进行牧民生产资料补贴。

  6、对牧户养殖的良种基础母牛进行补贴。

  7、对农牧民使用良种肉牛冻精给予补贴。

  8、扩大种植业保险规模。使种植业保险基本达到1000万亩。

  二、关于扶贫开发方面

  9、实施贫困农牧民增收“翻番”计划,努力使贫困人口增收20%以上。全年扶持164个贫困嘎查村,2万户、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10、完成农村牧区贫困户危土房改造4万户。

  11、实施好收缩转移战略。年内完成生态保护和治理587万亩,移民安置生态脆弱和生态重点地区农牧民728户、2769人。

  三、关于农村牧区基础建设方面

  12、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修建沥青(水泥路)923公里。

  13、组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完成一、二期整治土地工程93万亩。启动实施三期整治土地工程57万亩。

  14、建设145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15、结合自治区农村牧区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农村牧区户用沼气池8500座,建村服务网点61个。

  16、继续实施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30个,覆盖500个嘎查村。

  17、对旗县市区已经落实的农业开发、标准粮田管灌等项目逐步进行农田电力线路设施改造建设。改造10千伏及0.4千伏线路958公里,新增配变229台22160千伏安,改造用户16100户。

  18、落实国家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建设6万套科学储粮专用仓,解决农民储粮难问题。

  四、关于扩大就业方面

  19、帮助80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制定政策,优先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

  20、全市开展创业培训3500人,培训合格率90%以上,创业成功率70%以上。

  21、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

  22、积极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安排扶持中小企业资金,优先培育重点成长型中小企业。

  23、投入1000万元,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5万人。

  五、关于社会保障方面

  24、今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上年度基础上,月提高50元,达到380元,补助水平月人均提高40元,人均达到340元,保障人数达到10万人。

  25、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上年度基础上年提高300元(月提高25元),全年达到2100元,补助水平年人均提高300元(月人均提高25元),年人均达到1800元,保障人数达到16万人。

  26、农村牧区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在上年度基础上每人每年提高500元,达到每人每年40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达到2500元。

  27、全年筹措城乡医疗救助基金6000万元,对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患病人群基本上实现“有病即救”目标。

  28、加大社区建设力度,投入2080万元,对全市16个城镇社区进行改造。

  29、按自治区统一要求,建立普惠型高龄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80岁以上高龄人群,按每月每人100元进行补贴。

  30、全年筹措临时救助资金1000万元,加大对特殊困难人群临时性、突发性造成的家庭困难予以及时救助。

  31、实施残疾人康复、托养、就业援助项目,为全市5000名各类贫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托养、就业救助服务。

  32、继续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力度,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00件(市直完成2000件)。

  33、按国家要求为企业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标准。

  34、按照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的要求,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市城镇居民参保人数力争达到18.5万人,农牧民参保人数力争达到140万人。

  六、关于住房保障及城区改造方面

  35、新开工建设公租房200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6000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0个,改造老化供热管网、污水处理管网30条。

  36、继续实施主城区新建改造公共厕所、移动式公共厕所项目。

  37、今年改造国有农牧场危房1930户。

  38、完成1000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

  39、实施城市供水安全工程。完成主城区南水厂(第五水厂)改扩建工程和三水厂(北水厂)续建工程、改造供水管网10公里、小街巷管网改造5处;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维护管理,保证158个小区的二次供水正常运行。

  七、关于教育助学方面

  40、继续推动校安工程建设。启动全市2012年33万平方米校安工程规划建设项目。

  41、按照《通辽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启动100所中心行政嘎查村公办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工程。

  42、在全市启动实施“校车工程”。制定《通辽市实施校车工程工作指导方案》,努力列入国家“中国校车”试点城市。统筹部署和指导各旗县市区,根据实际组织实施校车工程。

  八、关于医药卫生方面

  43、建设20所边远贫困卫生院。

  44、建设200所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

  45、全面启动新农合市级统筹,缓解农村牧区和弱势群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力争达到70%,最高支付限额达到8万元。

  46、建设2万户农村卫生厕所,使部分村屯卫生环境得到改善。

  47、通过新农合基金实施农村牧区孕产妇乙肝母婴阻断工程,使3000名患者受益。

  48、继续实行“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受益人数达到8.2万人。

  49、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依法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建设食品药品远程电子监管平台。

  九、关于文化体育方面

  50、加强文娱建设,各级财政进行补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为基层嘎查村演出1000场,民间民营艺术团为嘎查村全年演出3152场。

  51、加大社区基础设施投入,为全市50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购置文体活动设施设备。

  52、建200个嘎查村级文化广场。其中,20个示范性嘎查村级文化广场由市级投资建设。

  53、建300家草原书屋,实现全市的草原书屋全覆盖。

  54、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450个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工程。

  55、实施本地广播电视节目农村牧区无线覆盖工程,重点解决扎旗西部、北部和库伦旗北部蒙古族人口较多地区无线覆盖问题,配置蒙汉语调频发射机及配套设备、新建2座发射塔。

  56、建设10个乡镇小型全民健身中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