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千秋业 凌云健笔意纵横
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发展,2003年《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首刊了,从此农发人有了自己“凌云健笔意纵横” 的宣传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农发人可以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研讨工作,畅所欲言地表达见解,抒发情怀。
对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农发人来说,《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不仅搭建了宣传农发,交流经验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对农发宣传工作的认知和理念。过去认为只要实实在在的做了事就可以。从《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中,我们认识到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2008年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农发办批复了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后,更深深体会到新闻宣传工作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宣传能让农发系统内外都了解和支持农发工作,有利于工作更好地开展,能将好的经验与做法总结推广,给他人借鉴与启迪,经验共享,少走弯路,这本身也是一种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到2011年,巴彦淖尔市在国家级媒体发表文章40多篇,其中《人民日报》发表文章2篇,《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发表文章11篇,《农民日报》发文6篇,《中国财经报》发文6篇,《中国农垦》3篇;人民网、人民电视、中国报道网发文10篇。自治区级媒体发表文章80多篇,其中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绿色田野”栏目播出新闻13条,播出专题节目16期;《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晨报》发文15篇;《内蒙古科技》、《内蒙古财会》各3篇。发表于《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的文章,既有在宏观上研究农业综合开发对促进巴彦淖尔市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综合报道,也有对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探索。既有发展现代农业,进行土地流转和发挥项目区党支部先锋作用专题报道,也有产业化项目宏观研究和典型案例,还有项目建设中工程技术措施的经验总结和推广。通过这些刊登在《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上的文章及相关媒体的报道,宣传了巴彦淖尔市在项目建设中成功经验,为相关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为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推进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总体上看,巴彦淖尔市农业综合开发近几年的宣传工作,得到领导重视,通讯员的写作积极性高,在《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等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的各类新闻媒体投稿数量和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全市宣传工作也屡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
总结几年来巴彦淖尔市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经验,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感觉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为了切实将全市宣传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市旗县两级农发办都成立了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将宣传工作列入主任工作日程,将宣传工作与项目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重要的宣传议题和方案必须由主要领导亲自审定,并跟踪问效。有时领导亲自执笔,给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投稿。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宣传工作激励机制,把宣传工作和旗县农发办的资金项目管理一同纳入考核范围,明确提出向《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投稿是每个宣传员第一任务,对录用的稿件给予奖励。三是在日常工作中,人财物全力支持宣传工作。几年来购置了彩色激光打印机、数码摄像机、单反照相机、录音笔等宣传工具和器材。对于下乡采访的通讯员,在交通工具和下乡补助等方面都给予积极支持。
二、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做好宣传工作,一是市旗两级农发办都配备了热爱宣传通讯工作、熟悉农业综合开发业务、文字功底较好的同志负责宣传工作。二是加大了宣传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聘请了高校新闻专业老师和媒体资深记者举办了新闻宣传培训班,对市旗两级宣传人员进行新闻稿件撰写技巧和摄影技巧方面的专门培训,详细讲解了如何入手写好宣传稿件。三是加大对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力度,市农发办对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文章的作者,按稿件分量给予500-2000元的奖励。四是进一步提拔重用宣传工作人员,五原县的宣传工作人员,由于宣传工作成绩突出被重用提拔。
三、深挖线索是保证。稿件线索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基层,来源于群众。通过积极组织开展专项调研,调查分析农业综合开发实践活动经验和成效,并及时进行推广,以调研促宣传;抓住各级政府领导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项目区的机遇,以领导视察促宣传;利用向有关领导汇报、陪同调研考察等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宣传农发工作,进一步提高领导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及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明祖率队视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委主任王云龙率队视察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视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以及市委政府和各旗县区主要领导深入项目区调查研究的情况,都及时邀请报社、电台、电视台记者进行深入报道。2008年10月12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内蒙古大规模改造河套灌区中低产田》;2008年11月在《中国财经报》1日、18日、20日三个头版发表了《让塞外粮仓更加丰足》、《再造塞外粮仓》、《机制创新的“试验田”》三篇文章。文章登载之后,引起了国家农发办领导的重视。2010年9月,国家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在《中国审计报》发表了《肥了地增了产 富了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见闻》的文章,充分肯定了巴彦淖尔市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效。2010年11月在《农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巴彦淖尔:再造一个“塞外粮仓”》,经市宣传部转发到市委书记和市长,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提高稿件质量是核心。提高稿件的采用率,要看稿件能否深入反映农发实际工作,还要看稿件是不是精品力作。要提高稿件质量,关键要“腿勤、脑勤、手勤”。
“腿勤”,就是多下基层把农业综合开发有价值的情况,鲜活的素材,原汁原味地收集上来,作为写作的材料。2008年是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的第一年,基层干部群众热情很高,为做好项目采取了很多新措施。五原县隆兴昌镇新永村项目、新公中镇联胜村项目,乌拉特前旗公田村,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了农田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负责宣传国家有关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惠民政策,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三大难题”:占地问题、迁坟问题、拆房和占林地问题。为了平衡各村民小组之间筹资投劳,充分调动农民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村党支部创造了“借工还工、借钱还钱、以工折钱、以村统筹、以钱找平”的办法,组织发动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粮食增产了,村民收入增加了,村民的矛盾减少了,上访的人没有了。总结提炼这些素材,撰写的《党支部——农业综合开发坚强的战斗堡垒》,文章事例鲜活、语言朴实,很有感染力。
河套地区盐碱化严重,树木成活率不高。项目区为了提高树木成活率,采取了很多方法。我们总结植树造林方面的经验和作法,撰写了《破解“四大难题”提升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水平》。文章在提高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水平,促进造林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河套地区属干旱、高寒、盐碱地区,实施节水衬砌工程难度较大,项目区在多年实践中探索出了膜沙板相结合模式,有效解决了预制板冻胀和盐碱侵蚀问题,总结全市渠道砌衬经验撰写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渠道砌衬工程模式应用》,在提高渠道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项目区建设中,出现企业积极返租倒包的案例,市农发办深入了解了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情况,之后撰写了《农业综合推进土地流转的实践与思考》,宣传了土地流转方面的成功经验。
巴彦淖尔市康尔徕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是在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下建立的。这个合作社建设起点高,机制完善,成效显著,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实施的产业化经营项目,旗县农发办深入挖掘后撰写了《开发项目建平台,专业合作上规模,农民增收得实惠》,报道了这个典型案例,扩大了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
“脑勤”,就是要勤于思考和发现。人间万象,皆可作文。老问题需要深入挖掘,新事物需要敏锐发现,从大事中发现小问题,从小事中发现大价值。“小开发,大文章”,从农业开发实际工作的小事出发,写出经济、社会及民生疾苦的大文章。为了宣传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初步的综合效益,市农发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翔实的数据,撰写了《内蒙古河套灌区百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效益初显》。在充分的数据基础上,应用经济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将农业综合开发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层次研究,进一步编写了《农业综合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深刻探讨了农业综合开发对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影响,为国家相关政策决策提供了借鉴。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深入各旗县项目区调查研究,总结了巴彦淖尔市打造高标准项目区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措施,撰写了《借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手勤”,就是要多写文章。对于那些多次投稿却没有发表文章的同志,应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热情,一如既往的写作。在不断的累积过程中,文笔会越练越好。“头难起,尾难落,千古无定格”,写作无秘诀,只能靠多写、多练。不会写的要学会写,写不精的要慢慢地精。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社会在进步,农业在发展。在巴彦淖尔市委政府提出“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巴彦淖尔市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农业综合开发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也将更高。
面对新形势,要学会三个“两手抓”。“一手抓对内,一手抓对外”,对内鼓舞士气,对外提高名气。“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当前要抓好近期有力度的农发宣传活动,长远要抓好宣传队伍建设,组织策划有影响的宣传报道。“一手抓写稿,一手抓组稿”,通讯员要自己撰写高质量的稿件,还要善于发动群众写稿件,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素材。
面对新挑战,要强化“三种意识”。“强化大局意识”,要服从、服务大局,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大局的角度看问题。“强化服务群众意识”,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为群众服务、说话,为农业开发的英雄好汉“树碑立传”。“强化奉献意识”,不怕吃苦,不求名利,有责任感、使命感,有自强自立的精神。
面对信任和重托,每个宣传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五个要”。政治要强,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观念要新,不能僵化保守,要勇于开拓创新。知识要广,广泛学习,努力成为通才。业务要精,不断提高采访、调研、分析、归纳水平,钻研各种题材写作、摄影技巧等业务技能。作风要实,扎实肯干,勤学苦练,不浮夸,不虚荣。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