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三个百亿台阶诠释五年巨变
5年,在科尔沁区的发展史上只是一瞬间。然而,这5年科尔沁区写下的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5年来,科区发生了巨变,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个百亿台阶,累计完成1323亿元,比“十五”时翻了一番多。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18:46:36调整为9:62:2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了16426元和7940元……
工业园区的“ 蝶变” 之舞
5年来,科区全面加强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为入园企业打造“绿、静、美、安”的投资环境,先后完成了5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22条街路、4座公铁立交桥、27.46万平方米生活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花香蝶自来。投资60亿元的梅花生物复合肥综合加工、投资10亿元的长星风力发电、投资5亿元的银河铝业、投资4.8亿元的五金建材城、投资3亿元的通辽燕京啤酒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优秀企业的加盟,不仅打开了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也使科尔沁工业园区开始了“蝶变”之舞。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区不断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大力引进和启动高起点、高效益、见效快的项目,将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眼下,科尔沁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已达101户,位列自治区十强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名,被评为自治区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
草原新村的美丽“蜕变”
莫力庙羊场的卜学军现在不仅是羊场职工,还是“沙地葡萄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践,他学会不少技术,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如今,他家以沙地葡萄为主的沙地果树已达100亩,加上保鲜库的收入,4口之家人均纯收入达32500元。“当初怎么也想不到这沙坨子、碱甸子竟能种出果树,现在守着‘花果山’,想不富都难啊!”说起这些,卜学军朴实的笑容里透着自信。
以前莫力庙羊场曾是“鬼见愁”的地方,90%以上的土地都是沙坨子、碱甸子,后来羊场变劣势为优势,大力推广沙地葡萄栽培,逐渐将沙地变成了果园。为了调整市场价格,羊场人又建起了保鲜库,秋季将葡萄存储起来,冬季再卖个好价钱,就这样羊场人守着沙地创造了绿色奇迹。
莫力庙羊场只是科区从传统农区“蜕变”建设成新农村的一个缩影。5年来,科尔沁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连续5年保持粮食增产,高效设施农业达到7.3万亩,沙地葡萄达到8万亩,食用菌栽培规模突破2000万棒,规模化养殖场达到了303个。
商贸物流的华丽“ 转身”
在过去的5年里,科尔沁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倾力打造内蒙古东部最大的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商贸店铺不断繁荣,物流产业增效提速。目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6200余户,交易额超亿元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及专业化市场达到14个,团结路贸易区成为蒙东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179亿元。
“家门口就有超市,不出村就能买到放心的商品,太方便了。”说起农家店,丰田镇建新村村民、45岁的包满达感慨万分:“以前想买点啥都得进城,现在可好了,想买啥就有啥……”
自2006年开展“万村千乡”惠民工程以来,进前佳、日升日美被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目前,科区“万村千乡”农资农家店达到了359家,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了镇村全覆盖。
如今的科尔沁区,各大商场顾客盈门,物流园区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批发零售贸易、商贸流通业不断发展壮大;牲畜、果蔬、小商品、粮油等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到处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5年来,科区发生了巨变,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个百亿台阶,累计完成1323亿元,比“十五”时翻了一番多。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18:46:36调整为9:62:2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了16426元和7940元……
工业园区的“ 蝶变” 之舞
5年来,科区全面加强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为入园企业打造“绿、静、美、安”的投资环境,先后完成了5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22条街路、4座公铁立交桥、27.46万平方米生活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花香蝶自来。投资60亿元的梅花生物复合肥综合加工、投资10亿元的长星风力发电、投资5亿元的银河铝业、投资4.8亿元的五金建材城、投资3亿元的通辽燕京啤酒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优秀企业的加盟,不仅打开了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也使科尔沁工业园区开始了“蝶变”之舞。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区不断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大力引进和启动高起点、高效益、见效快的项目,将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眼下,科尔沁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已达101户,位列自治区十强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名,被评为自治区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
草原新村的美丽“蜕变”
莫力庙羊场的卜学军现在不仅是羊场职工,还是“沙地葡萄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践,他学会不少技术,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如今,他家以沙地葡萄为主的沙地果树已达100亩,加上保鲜库的收入,4口之家人均纯收入达32500元。“当初怎么也想不到这沙坨子、碱甸子竟能种出果树,现在守着‘花果山’,想不富都难啊!”说起这些,卜学军朴实的笑容里透着自信。
以前莫力庙羊场曾是“鬼见愁”的地方,90%以上的土地都是沙坨子、碱甸子,后来羊场变劣势为优势,大力推广沙地葡萄栽培,逐渐将沙地变成了果园。为了调整市场价格,羊场人又建起了保鲜库,秋季将葡萄存储起来,冬季再卖个好价钱,就这样羊场人守着沙地创造了绿色奇迹。
莫力庙羊场只是科区从传统农区“蜕变”建设成新农村的一个缩影。5年来,科尔沁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连续5年保持粮食增产,高效设施农业达到7.3万亩,沙地葡萄达到8万亩,食用菌栽培规模突破2000万棒,规模化养殖场达到了303个。
商贸物流的华丽“ 转身”
在过去的5年里,科尔沁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倾力打造内蒙古东部最大的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商贸店铺不断繁荣,物流产业增效提速。目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6200余户,交易额超亿元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及专业化市场达到14个,团结路贸易区成为蒙东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179亿元。
“家门口就有超市,不出村就能买到放心的商品,太方便了。”说起农家店,丰田镇建新村村民、45岁的包满达感慨万分:“以前想买点啥都得进城,现在可好了,想买啥就有啥……”
自2006年开展“万村千乡”惠民工程以来,进前佳、日升日美被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目前,科区“万村千乡”农资农家店达到了359家,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了镇村全覆盖。
如今的科尔沁区,各大商场顾客盈门,物流园区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批发零售贸易、商贸流通业不断发展壮大;牲畜、果蔬、小商品、粮油等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到处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