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扎赉特旗畜牧业结构调整让农牧民增产增收纪实
几年前的扎赉特旗,提起畜牧业,不少村里流传着“一只羊保肚,二只羊扯布,三只羊致富”的顺口溜。如今,伴随着休牧禁牧的开展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为从源头上解决“生存生态、增产增收”问题,扎赉特旗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方式,全力推进畜群结构调整工作,使全旗畜牧业生产再增新活力,草原更绿了,牧业更强了,牧民更富了,“赶着牛羊奔小康”的专业户、专业村更多了。
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扎旗共引进优良品种牛3万头,转化小畜80万只。淘汰劣质牛4.1万头、劣质羊75万只,新增奶牛6120头;成立秸杆转化服务公司21家,落实秸秆转化机械购置补贴181万元。
政策支持,推进畜牧业发展
胡尔勒镇沙巴尔图嘎查养殖大户孟和亲历了这场静悄悄的变革。冬去春来,杨柳吐绿,4月6日,伴着和煦的春风,笔者怀揣着与牧民同样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喜悦,再访养殖大户孟和。孟和大叔和笔者谈起他家的规模养牛,话匣子打开了。“去年年初,我把自家450只本地羊出栏300只,镇里帮我协调解决贷款5万元,购进15头西门塔尔牛,当初和镇里签合同时还开玩笑:赚钱还本,赔钱给镇里一条羊腿。现在看来不但赔不上羊腿,还真是掏上了!我家15头牛出栏净赚了5万元。今年我准备再引进10头西门塔尔牛,把育肥牛业做大做强我信心足着哩!”谈起畜群结构调整, 孟和满脸的喜悦!目前,胡尔勒镇像孟和这样的规模养殖户已经有50多家,全镇今年计划新引进优质西门塔尔牛1500头以上。
“为民致富识干部,发展畜牧看政绩”。这是扎旗旗委、旗政府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彻底解决“生存”与“生态”的矛盾,向各级党政组织发出的号召,按照“小畜换大畜、大群变小群、劣畜变优畜”的原则,鼓励干部带资金、带技术、带信息与畜牧养殖大场大户联合共同创业、共同受益。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对引进能繁母牛给500头的补贴,对种公牛给予3000元的补贴,并给予养牛户一定的贷款支持。
政策一出台,各地积极行动起来,鼓励广大养殖户加快劣质牛羊出栏。畜牧相关部门全体职工多次深入全旗各地向农户广泛宣传旗委、旗政府扶持畜牧产业发展的优惠和奖励政策,充分发挥引航导向作用。旗畜牧局畜群结构调整工作负责人宫高山向笔者介绍说:去年旗财政投入引导性资金600万元,用于肉牛肉羊补贴资金。我旗20个苏木乡镇(场)工作部和4个国有林场充分依托自然资源和地域特色,针对畜产品市场一路走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实际,整合国家各类惠农政策和资金,使畜群结构调整工作有了强势推进。
技术服务,确保产业提质增效
畜牧业发展起来了,稳步推进靠什么?
为了把一家一户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问题协调好解决好,旗委、旗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了发展畜牧业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旗、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畜牧业标准化养殖。
清明过后,春耕开场。4月10日,笔者来到阿拉达尔吐工作部,这里到处呈现农牧民忙备耕的繁忙热闹景象。“宣传单上宣传的什么大家都挤着看?”“这不是畜群结构调整吗,上面都是一些养畜常识,平时遇到问题也好解决。”见到沙日格台嘎查的牛冷配技术员赵双柱,他被十几位村民紧紧地围着,他喜悦的脸上略带羞涩,告诉笔者,我从事牛冷配事业30年了,像这样送科技到家为农牧民带来不少方便,也为大家洗脑了,要不老百姓上哪儿能了解这些,他们有不识字的,我正在给他们读!
为了确实提高家畜品质和生产性能,旗政府加大家畜良种化进程,按照“劣畜换优畜”的原则,扎旗成立了劣质公牛清群督查工作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宣传动员、实地普查、组织实施等工作环节,合理推进本地劣质公牛清群工作。苏木乡镇场工作部都成立了劣质公牛清群工作队。为推进良改进程,适应畜群结构调整需要,旗政府聘请内蒙古民族大学两位教授到我旗举办科学养畜培训班。同时组织全旗20个苏木乡镇场工作部的牛冷配技术员,到内蒙古民族大学参加培训,这批学员现在已成为牛冷配工作一线的主力军,都建了牛冷配站点,达到“四有”(有技术员、有配套器材、有配种室、有配种档案)的要求。
“秸秆转化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态养畜、绿色养畜……”4月9日,在巴岱工作部,循着一阵清晰悦耳的喇叭宣讲声,一辆插着红旗,张挂条幅的“旗畜牧业局送科技下乡讲师团”的宣传车抓住了笔者的眼球,宣传车缓慢的行驶着,车旁车后数十位村民边听边议论,品位着送到家门口的“科技大餐”。村民张大勇告诉记者,听说工作部来畜牧科技讲座,我一大早就来等了,多给自己长点知识。
为使广大农牧民尽快掌握秸秆转化技术,有效解决舍饲圈养牲畜饲料供给问题,扎旗成立了秸秆青贮工作领导小组,秸秆青贮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统一检查指导,统一考核验收,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组织多层次的技术服务队,进村驻场入户推广秸秆转化技术,并多次召开秸秆转化现场会,努力创新秸秆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据了解,截至2009年末,全旗成立秸杆转化公司22个其中旗级1 个乡级22个,青贮秸杆1.2亿公斤,黄贮2.3亿公斤。农作物秸杆转化利用率达38.8%,增值达200万元。
采访中了解,扎旗今年打算引进西门塔尔能繁母牛1万头。改良能繁母牛5万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0人次;秸秆黄贮2.3亿公斤。目前,全旗清除劣质公牛1652头,建设改良站点11处。
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扎旗共引进优良品种牛3万头,转化小畜80万只。淘汰劣质牛4.1万头、劣质羊75万只,新增奶牛6120头;成立秸杆转化服务公司21家,落实秸秆转化机械购置补贴181万元。
政策支持,推进畜牧业发展
胡尔勒镇沙巴尔图嘎查养殖大户孟和亲历了这场静悄悄的变革。冬去春来,杨柳吐绿,4月6日,伴着和煦的春风,笔者怀揣着与牧民同样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喜悦,再访养殖大户孟和。孟和大叔和笔者谈起他家的规模养牛,话匣子打开了。“去年年初,我把自家450只本地羊出栏300只,镇里帮我协调解决贷款5万元,购进15头西门塔尔牛,当初和镇里签合同时还开玩笑:赚钱还本,赔钱给镇里一条羊腿。现在看来不但赔不上羊腿,还真是掏上了!我家15头牛出栏净赚了5万元。今年我准备再引进10头西门塔尔牛,把育肥牛业做大做强我信心足着哩!”谈起畜群结构调整, 孟和满脸的喜悦!目前,胡尔勒镇像孟和这样的规模养殖户已经有50多家,全镇今年计划新引进优质西门塔尔牛1500头以上。
“为民致富识干部,发展畜牧看政绩”。这是扎旗旗委、旗政府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彻底解决“生存”与“生态”的矛盾,向各级党政组织发出的号召,按照“小畜换大畜、大群变小群、劣畜变优畜”的原则,鼓励干部带资金、带技术、带信息与畜牧养殖大场大户联合共同创业、共同受益。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对引进能繁母牛给500头的补贴,对种公牛给予3000元的补贴,并给予养牛户一定的贷款支持。
政策一出台,各地积极行动起来,鼓励广大养殖户加快劣质牛羊出栏。畜牧相关部门全体职工多次深入全旗各地向农户广泛宣传旗委、旗政府扶持畜牧产业发展的优惠和奖励政策,充分发挥引航导向作用。旗畜牧局畜群结构调整工作负责人宫高山向笔者介绍说:去年旗财政投入引导性资金600万元,用于肉牛肉羊补贴资金。我旗20个苏木乡镇(场)工作部和4个国有林场充分依托自然资源和地域特色,针对畜产品市场一路走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实际,整合国家各类惠农政策和资金,使畜群结构调整工作有了强势推进。
技术服务,确保产业提质增效
畜牧业发展起来了,稳步推进靠什么?
为了把一家一户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问题协调好解决好,旗委、旗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了发展畜牧业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旗、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畜牧业标准化养殖。
清明过后,春耕开场。4月10日,笔者来到阿拉达尔吐工作部,这里到处呈现农牧民忙备耕的繁忙热闹景象。“宣传单上宣传的什么大家都挤着看?”“这不是畜群结构调整吗,上面都是一些养畜常识,平时遇到问题也好解决。”见到沙日格台嘎查的牛冷配技术员赵双柱,他被十几位村民紧紧地围着,他喜悦的脸上略带羞涩,告诉笔者,我从事牛冷配事业30年了,像这样送科技到家为农牧民带来不少方便,也为大家洗脑了,要不老百姓上哪儿能了解这些,他们有不识字的,我正在给他们读!
为了确实提高家畜品质和生产性能,旗政府加大家畜良种化进程,按照“劣畜换优畜”的原则,扎旗成立了劣质公牛清群督查工作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宣传动员、实地普查、组织实施等工作环节,合理推进本地劣质公牛清群工作。苏木乡镇场工作部都成立了劣质公牛清群工作队。为推进良改进程,适应畜群结构调整需要,旗政府聘请内蒙古民族大学两位教授到我旗举办科学养畜培训班。同时组织全旗20个苏木乡镇场工作部的牛冷配技术员,到内蒙古民族大学参加培训,这批学员现在已成为牛冷配工作一线的主力军,都建了牛冷配站点,达到“四有”(有技术员、有配套器材、有配种室、有配种档案)的要求。
“秸秆转化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态养畜、绿色养畜……”4月9日,在巴岱工作部,循着一阵清晰悦耳的喇叭宣讲声,一辆插着红旗,张挂条幅的“旗畜牧业局送科技下乡讲师团”的宣传车抓住了笔者的眼球,宣传车缓慢的行驶着,车旁车后数十位村民边听边议论,品位着送到家门口的“科技大餐”。村民张大勇告诉记者,听说工作部来畜牧科技讲座,我一大早就来等了,多给自己长点知识。
为使广大农牧民尽快掌握秸秆转化技术,有效解决舍饲圈养牲畜饲料供给问题,扎旗成立了秸秆青贮工作领导小组,秸秆青贮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统一检查指导,统一考核验收,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组织多层次的技术服务队,进村驻场入户推广秸秆转化技术,并多次召开秸秆转化现场会,努力创新秸秆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据了解,截至2009年末,全旗成立秸杆转化公司22个其中旗级1 个乡级22个,青贮秸杆1.2亿公斤,黄贮2.3亿公斤。农作物秸杆转化利用率达38.8%,增值达200万元。
采访中了解,扎旗今年打算引进西门塔尔能繁母牛1万头。改良能繁母牛5万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0人次;秸秆黄贮2.3亿公斤。目前,全旗清除劣质公牛1652头,建设改良站点11处。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