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三年来,临河区始终把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做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区农业生产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09年,临河区实现农业增加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45元,比上年增长15%。
二是新农村示范引领村建设初见成效。临河区按照以点带面、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全区三年来确定了27个新农村示范点、150个推进点,推广了整村搬迁、扩容提质、高效农业、养殖小区、旧村改造5种示范引领模式,为全区全面建设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八一办事处联丰小区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导产业,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推行住房、温室、“一池三改”紧密结合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使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得到较好的转化和利用,有效解决了农业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典范。干召庙民主生态园区试点采取企业返租农民土地的方式,实施了占地2000亩的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在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上作了有益偿试。城关治丰和图克东兴试点狠抓产业培育,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为农民增收打造了更为坚实的平台。
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全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了100%,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了85%以上。全区5.8万初中和小学生全部纳入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免收学杂费。公用经费全部按标准拨付到位。提高了农村寄宿制学生补贴标准,小学生由每人每天0.7元提高到每人每天1.0元,初中生提高到1.5元。农民医保入保总金额达到100元,大病统筹封顶线达到3万元。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全区农村特困人口的补助面扩大到1.23万人,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的36元提高到46元。
四是农村大环境明显发改善。以建设新村庄为目标,从最基础、最容易办到的事情入手,围绕绿化、美化、净化“三化”建设,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实施了农田林网化、通道绿化、城防林绿化、工业园区绿化和集镇、村屯绿化,三年来累计完成集镇绿化8个、村庄绿化160个,植树3.82万亩;推进了600个村庄的“三打通”工程;组织动员农民清理垃圾800万吨,硬化巷道200条、院落7560处;建青贮窑池4.1万座、建沼气池7150座、建大棚280座。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工作思路更加明确,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经过三年来的探索实践,全区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更加统一,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明确,工作方法和措施不断丰富,建设模式更加多样。通过三年来的建设,临河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经验是: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核心;发挥好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力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是建设新农村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