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内蒙古财政新闻联播

科学发展、富民兴区、构建和谐集宁

  一个个工业项目迅速推进,一片片设施农业生机盎然,8月的虎山脚下,处处涌动着欣欣向荣的发展浪潮。

  一项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一件件为民实事不断落实,8月的霸王河畔,处处流淌着以民为本的和谐乐章。

  一组数字显示出山城集宁蓬勃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前7个月,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14亿元,同比增长16.8%;财政收入完成3.91亿元,同比增长24.7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9亿元,同比增长3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80元,同比增长13.1%,农民现金收入3612元,同比增长12.9%。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底子薄、基础差的客观条件下,集宁区何以能逆势而上?乌兰察布市委常委、集宁区委书记罗虎在一语道破“天机”:关键在于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的不断深入和扎实的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富民兴区、构建和谐集宁”,这是集宁区委、政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确立的主题。而“抓学习、转作风,抓项目、保增长,抓民生、促和谐”的18字方针又为这一主题思想作出了精彩诠释。走进集宁,让我们聆听科学发展的激昂旋律,感受扑面而来的和谐清风。

  在学习中解放思想,到群众中接受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助推干部作风大转变。

  经济要发展,思想为先行。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集宁区委认真组织开展了面向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在各单位普遍开展自学、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利用3天时间,组织全区5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封闭学习,邀请自治区党校资深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收到了良好效果,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与此同时,集宁区今年组织科局主要负责人分两批赴珠海市委党校进行学习培训,又组织农牧业局和乡镇的30名干部学习考察了北京新农村建设。

  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仅靠学习远远不够,必须要深入社会,深入群众。6月26日,集宁区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一助一”帮扶困难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全区2431名在职机关干部对8办1乡1镇的1602户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据统计,截至8月1日,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机关干部都与其帮扶对象进行了对接,共帮扶现金28万多元,帮扶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用品折合现金4.8万元。

  “一助一”并非简单的送钱送物,集宁区委明确提出:所有帮扶干部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开展民生问题大排查、大解决,努力从根本上建立起解决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为此,集宁区多次召集相关单位和部门研究治本之策。在助困、助业、助学、助医、助策方面出台了一些举措,从政策、制度和投入上给予了保障。

  “一助一”不仅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更起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的效果。干部与困难群众“认了亲”,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责任感、使命感、与老百姓的情感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大项目擎起“保增长”大旗,产业化铺就“保增收”之路,学习实践活动带动经济大发展。

  思想的解放,作风的转变,使集宁区广大党员干部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合力。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集宁区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抓项目,保增长”的发展理念,一个个大项目成为拉动集宁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今年,集宁区狠抓重点骨干企业技改扩能与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有所突破。截至目前,集宁区落实工业、商贸和农牧业产业化项目35个,总投资达到30多亿元。工业方面,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区5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仍有30户企业产值实现了同比增长。市政基础4大工程46个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上半年完成7亿元。全区正在实施的房地产开发项目36个,在建面积240万平方米。商贸流通今年共确定重点项目15个,其中新建9个。丰泰长信果品蔬菜批发市场、百合花卉市场、综合物流园区及农副产品市场、中鑫矿业再生资源综合物流园区等10个新建项目相继开工,商贸物流优势渐得发挥。

  与此同时,集宁区以农牧业产业化为龙头,为农民增收拓展更大空间。先后引进了内蒙古民丰薯业基地、鹏程万头养猪项目、绿蒙远大种鸡、泽宇特种动物养殖基地、老马清真肉羊加工、雪源万头奶牛养殖园区等企业,推动了蔬菜、马铃薯种植业、生猪、狐狸、奶牛等种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培育地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奠定了基础。

  产业化在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也在推进。集宁区建成了霸王河沿岸6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引进建成了玉明农科、民丰薯业等基地,带动北片村种植马铃薯10000余亩。

  大事小情连着群众,民心工程扮靓家园,学习实践活动促进民生大改观。

  眼看着自来水主管线铺设完成,就要接进家里,集宁区泉山路社区的居民们兴奋不已:“在这儿住了20多年,这吃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其实,不仅仅是泉山路社区,今年国庆节前后,集宁区城乡结合部1500多户无水户都将告别没水用的历史。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不仅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是检验党员干部与老百姓情感的一把标尺。在民生问题上,绝不能打折扣。”这是集宁区委、政府传递出来的声音。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集宁区的民生状况大为改观。

  人有所事。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集宁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21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66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14人。同时,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由国企下岗职工扩展到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居民、退伍军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范围。预计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将达到5000万元。

  老有所养。目前,集宁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442人。该区还对双职工下岗人员交纳养老保险滞纳金给予减免。将长期临时工、民办教师、下乡知青、居委会主任等特殊群体列入覆盖范围,将灵活就业人员列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使这项工作走在自治区前列。同时,在连续5年为企业退休职工调整养老金待遇标准的基础上,今年要为2008年底以前的11049名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人均提高121元。

  病有所医。今年,集宁区提高了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水平,由2008年平均38%提高到50%以上;扩大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外的所有人员都纳入覆盖范围;加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水平,每人每年由过去的15元提高到20元,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大幅度提高医疗保险水平。截至目前,全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400人,征缴医疗保险费29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583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新增4420人,征缴基金27万元。

  困有所保。今年,集宁区在城镇低保应保尽保的基础上,低保人员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196元以上。该区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临时救助体系,扩大救助贫困人员范围,加大对特困家庭雨季危漏房修缮工作。截至目前,集宁区救助贫困大学生325人,同时对9月份即将新入大学的贫困生,提出了确保“不让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目标。针对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重点对3500户人均13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困难家庭进行廉租房租赁补贴,截止到目前,发放廉租房补贴1605户,192万元,建设廉租房1620套,总面积6.2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集宁区以打造宜居城市为目标,全力优化城市环境,为老百姓创造亮丽的生活家园。目前,工业园区、老城区10个项目的道路桥梁工程全面开工;6条街路便道硬化工程正在进行;广场和公共环境场所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全面展开;15台2路公交车6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1150户居民供水工程和新体路主管网基本完成;20条小街巷综合治理工程顺利进行。社会福利中心、北师大附中投入使用,霸王河水库、集宁战役纪念馆、集宁殡仪馆、马莲区新集镇计生服务站、综合性服务社区等一批民生工程项目都在有序推进。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