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近800名贫困农牧民找到工作
结合前期的的宣传,此次现场招聘会上参加应聘的人员大多是乌拉特后旗转移牧民和当地的贫困农牧民。
“我们的企业在山后,条件相对艰苦些,所以,在企业吃住的员工,伙食、住宿费全免,而且我们将尽可能全部安排当地转移农牧民和贫困家庭人员就业。”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此次现场招聘会提供有水电汽修、爆破、安全员、普工、装载机司机等近十个工种85个岗位,男、女工均有。为了能尽可能多地安排贫困农牧民,该企业将应聘年龄有所放宽,所以当天招聘会上看到的大多是中青年农牧民。“我们看中的是这个企业不仅招女工,而且工资待遇比较好,吃住也管。”来自乌拉特后旗的低保户、家住惠民小区(廉租房)的祁金莲等中年妇女们想在招聘会上谋得一份普工的岗位。巴图巴雅尔是乌拉特后旗获各琦苏木查干高勒嘎查的牧民,自后旗实行退牧转移和禁牧以来,巴图巴雅尔一家就转移到潮格温都尔镇居住,一直没有工作,此次招聘会让他找到了工作。
除了农牧民外,专业人才也不少,一位有着近30年爆破经验、自称史明瑞的老大爷也跃跃欲试。
在面试现场,一位叫乌仁其其格的蒙古籍女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由于她不懂汉语,乌拉特后旗就业局专门找来精通蒙语的职工帮她翻译。交谈中得知,乌仁其其格于2007年从蒙古国乌兰巴托远嫁到后旗。现居住在乌拉特后旗西宝力格嘎查,丈夫是该旗的转移牧民,开一辆三轮车打零谋生,结婚两年来,乌兰其其格一直从事房屋装修,没有固定工作。前不久,从亲戚和邻居那里听说乌拉特后旗就业局要举办招聘会,于是她就到就业局填好简历参加应聘。“我和我的丈夫是在乌兰巴托认识的,嫁到中国后我生活得很开心,但我更希望能在这场招聘会上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乌仁其其格这样说。由于她不懂汉语,所以语言交流成了就业部门和招聘单位的难题。目前,乌拉特后旗就业局、海通宝公司以及各方人士都在想办法为她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据统计,从金融危机开始到目前,后旗已举办了七场招聘会,每一次招聘会,该旗与企业协调,除了特殊岗位和高技能岗位外,都优先考虑贫困户、中年人、转移农牧民、女性等弱势群体。在1300多人参加的现场会上,近800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其中弱势群体占到1/2,女性占到1/10。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