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原条条牧道变“通途”牧民富起来
两年前,牧民哈达家门口通了公路,他便在路旁立了简易广告牌,吸引过路的游人到他家体验牧民家庭旅游。如今,哈达每年靠旅游创收近7万元。
在哈达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因通公路而生活发生变化的人还有很多。在乡村公路通了之后,哈达的朋友朝鲁买了一辆微型面包车,在草原各村落之间跑客运,方便了别人,又赚到了钱。
贡宝拉格草原的变化折射出内蒙古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如今,内蒙古1235个乡镇(苏木)已有1143个通油路,畅通率达到92.6%;1.23万个行政村(嘎查)已有9274个通公路,通达率达到75.4%。预计到明年末,内蒙古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苏木)和行政村(嘎查)将全部通上油路和公路。
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2400万人口,地广人稀,特别是农牧民居住分散,多数乡村之间的距离很远。
回忆起以前内蒙古草原的交通状况,内蒙古大学退休教师乌力吉说:“上世纪70年代从我的家乡锡林浩特市到首府呼和浩特市坐汽车要走三天,一路颠簸,还需在路上住两晚,非常辛苦。”而如今乌力吉老人坐汽车回老家只需7个小时。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时,内蒙古的交通十分落后,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只有2394公里,且全部为砂石路和土路,全区民用汽车仅有114辆。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内蒙古公路总里程虽然达到3.5万公里,但“出行难、运输难”仍是当时交通发展的基本状况。
内蒙古交通厅厅长常海说:“目前,内蒙古公路总里程达到14.7万公里,自从一条条公路修通以后,内蒙古公路沿线的许多村庄,生产生活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说,以往的土坯房逐渐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小二楼;烂泥夹杂着牲畜粪便的小村道逐渐变样了,代之而来的是一条条笔直平整的沙面路、沥青路、水泥路;以往主要靠牛马运输的现象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车、三轮车、摩托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
据介绍,今年内蒙古用于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资金将达到95亿元,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1.6429万公里,新增60个乡镇(苏木)通油路、1000个行政村(嘎查)通公路。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8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