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关注民生使经济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百姓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立足资源富足区中心城市定位,充分发挥城市和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有东胜特色的“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化”的科学发展路子,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5亿元,增长39.7%;财政收入完成74.6亿元,同比增长5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亿元。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东胜区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高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把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的惠及人民。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500元和7600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10681元和2884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汽车、旅游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汽车销售额达到 29.9亿元,同比增长52.2%;旅游收入达到16.6亿元,同比增长82%。目前,东胜区每百户居民拥有轿车30辆,每百户居民拥有移动电话259部,互联网用户达到4万多户。东胜推进民生工程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以城市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为广大居民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
东胜区全力打造“服务内蒙古,连接晋陕宁”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核心区,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城区面积从“九五”末的15.6平方公里扩展到67平方公里,几年来,东胜旧区改造累计完成投资超过了360亿元。
(一)争做旧城改造全国典范,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加强城市路网建设。拓宽改造延伸主次干道,硬化小街小巷,进行城市四大出入口改造,建设环城路,打通城市断头路,构筑城市全新的路网体系。几年来共新建改扩建拓宽改造延伸主次干道道路200多条,硬化小街小巷110多条,市区道路总里程达到424公里。
二是城市管网体系不断优化,居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先后实施完成引黄入东工程、天然气入城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及改扩建等多项重大工程,完成了城区雨、污、水、电、讯等配套管网建设,并实现了中水回用,重点解决了市民关心的厕所修建、城市保洁等民生问题,共新建、翻建公厕430座,新建垃圾转运站160处,建成投入垃圾处理厂1处,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了6万吨,日处理中水能力达到了6万吨。城市日供水能力从2005年的3万吨增加到现在的6.4万吨,新增城市供水管网50公里,人均日供水量从45升增加到150升。
三是加快集中供热体系建设。新建了2座热电联产电厂,完成了集中供热改造工程,市区集中供热面积从2005年末的500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700万平方米,累计关闭城区供暖小锅炉80多台。
四是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包括今年拟建项目在内,几年来共新建、改造公园、广场、绿地41块,面积221.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从2005年的12.4%增加到现在的3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6.4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5平方米,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五是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推行城市的数字化管理为重点,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了城市拆迁管理工作,2006年以来,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共完成拆迁463万平方米,其中公益性拆迁217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完成约1200万平方米。2009年,我区还将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突出抓好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全年计划完成拆迁200万平方米,预计旧城改造投资将超过150亿元。
(二)以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全面启动铁西新区建设
按照铁西新区建设要成为城市核心区战略的点睛之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首期10平方公里区域自2003年启动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二期10平方公里从2007年开始启动建设,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多亿元,三期22平方公里区域从2009年开始全面启动建设。2009年,铁西新区以“完善一期商服功能、推进二期项目落地、启动三期路网建设”为重点,投资105亿元,启动建设各类项目102个,总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力争再通过一到两年时间,基本完成一二期开发任务,全面形成三期城市框架,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景观优美、商业服务业发达、地域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均衡普惠的民生工程。
东胜区突出民生改善的均衡性和普惠性,力求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9年全区“五有”工程要完成投资55亿元,全力构建西部和谐社会示范区。
一是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让所有孩子接受平等优质教育。东胜区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教育投入不低于10亿元,彻底解决教育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大力改善教学条件,切实解决班容量大的问题。政府每年预算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并逐年根据教师增加人数相应增加。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超过20所,新引进教师800多名,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并全部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每年为农村户籍高中生发放3000元补助;全面实施免作业本费、假期作业费、寄宿生住宿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制度。2009年,将再新建、改扩建9所中小学、幼儿园,从根本上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增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在岗职工的工资待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九五”的不足1万元增长到目前的2万多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和培育了50多家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实行项目就业准入制度,把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作为项目落地的前置条件;安排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实施促进就业税费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累计完成各类培训5万多人,仅政府新增就业岗位达4万多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2009年将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5000人;为下岗职工提供小额贷款,建立企业裁员备案和农牧民员工返乡统计制度,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2007年,结合鄂尔多斯产业特点,统筹考虑就业与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开工建设了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与北京清华大学合作,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了鄂尔多斯市科技教育创业园区。同时制定具体措施,切实帮助特殊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保障有就业要求的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由于一系列保障和增资措施的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社会购买力大幅提高,消费结构得到升级。
三是提高医疗卫生水平,让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医疗投入,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老百姓看的起病的“平价医院”。2007年投入资金1亿多元高标准规划建设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大楼,新建了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由以前的不足30%达到目前的80%以上;全面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区90%以上的农民直接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封顶线由2万元提高至5万元,报销比例由25%提高至50%;推行农牧民和城镇困难居民免费体检等多项政策,扩大了基本医疗服务覆盖面,建设了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2009年将全面实行为东胜籍的农民和55周岁以上城市居民免费体检政策,促进全民健康。
四是加快构建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让群众普遍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低保等社会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网络。提高了城乡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率和保障标准,于2000年率先将年人均收入不足600元的农户全部纳入低保,同时逐年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实现了应保尽保;2004年又率先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保。及时全额兑现了各项增资政策。2008年,我区启动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具有东胜户籍的常住人口中,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政府将统一发放养老金。2009年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10%。
五是关注特殊困难群体,让确需救助的每个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助、困有所济。实施对特殊贡献人员的专项救助,加强对优抚对象、残疾人、老年人、危重病人的社会救助;建立了贫困大学生救助长效机制,确保每一位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都不失学。实施助残工程,筹划建设包括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在内的社会爱心救助大厦;在塔拉壕规划建设1所敬老院,在城区新建两处老年活动中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长泰、奥利星老年公寓即将投入使用,全力打造西部地区一流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
六是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使城乡居民住房条件逐渐改善。把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市场投放力度,2007年,我区建设经济适用房60万平方米,2008年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17万平方米,廉租房1万平米,移民安置住房12万平米,今后五年新建经济适用房将不低于500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老年公寓,2009年将建设2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基本建立了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七是大力推进平安东胜建设,让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安心。深入推进“平安东胜”建设,投资1亿元用于平安东胜建设,启动建设公安大楼、交警大楼、巡防基地体能训练场、北出口和铁西区消防队站。大力实施了“大调解、大巡防、大技防”三大品牌工程,“大调解”工作运行机制成效显著,网格化警务巡逻工作深入推进,技防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继续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在全区范围推行信访责任制,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平安畅通工作走进了全国前列,荣获“全国平安畅通县区”称号,营造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发展局面,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和食品安全监测体系,政府专门建立了两处食品生产加工园区,让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进一步加强了涉及民生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八是全面推动群众精神文化事业发展,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生活。进一步加强市民休闲、娱乐等公益设施建设,改扩建了人民公园,新建了铁西公园、西山公园,新增了旧教体局广场、旧区政府广场等10多处大型广场;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了老年人活动中心,积极开展了“和谐东胜•市民文化大讲堂”等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启动建设了体育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投资6000万元占地44000平方米的乌审东街体育场馆将于今年5月份全面投入使用并向市民开放。投资3000万元用于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层次,建立了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东胜辖有的8个街道办事处共有社区服务中心6个,社区服务站35个,服务网点213个,社区服务设施68个,从业人员达8000多人,加强了社区体育活动阵地建设,为10个社区建设群众体育建设设施和场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