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辽宁财政新闻联播

北镇“三化同步”推进县域经济提速

  核心提示

  锦州实施沿海突破战略,建设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在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双增升位”、实现新一轮“三年倍增”进程中,北镇市怎样才能乘势而上、更有作为?

  站在北镇看北镇,是内陆县域;站在全省看北镇,则是临海县域。

  角度决定空间。国省干线、高速公路和京沈、沟海、秦沈铁路穿北镇而过,铁路专用线直达省级开发区沟帮子园区,动车组车站、火车站、客运站一应俱全,距离沈阳机场、锦州机场、锦州港不超过两小时路程……

  高度决定视野。锦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给了北镇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县域经济发展是在沿海带动下的全面突破,即突破传统内陆思维,用沿海化、开放化思维谋划发展,用沿海化、开放化方式推动发展,自觉融入到锦州沿海开发开放的大潮中。

  思路决定出路。为贯彻落实好锦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北镇上下形成共识:巧借东风抢抓机遇,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双增升位”,以沿海化、开放化思维谋划推进北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努力把传统内陆的县域建成临海开放的县域,早日跻身全省中等县域行列。

  沟帮子铁南工业园区运行态势良好。 本版图片均由王欣/张友宾/本报记者/宁旭摄

  强力提升工业化水平——创造工业“北镇速度”

  作为锦州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镇市正处于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县域经济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大发展、快发展的格局正全面铺陈。

  一批批客商慕名前来洽谈业务,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机声隆隆,一车车工业产品热销全国各地……尝到了改革、发展、开放带来的甜头,北镇期待振兴、开发开放的步伐比以往更快。如今的北镇,工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成果显著,主导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工业新型格局悄然兴起。

  工业实力迅猛攀升。曾经的短板已实现精彩转身,“十一五”期间,北镇工业对财政的贡献能力由19.9%提高到35.5%,规模企业数量由58户增加到108户,规模工业增加值由 4.6亿元增加到33.2亿元,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已成为重要支撑。

  今年上半年,北镇工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达33.7%。

  工业园区积聚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建设,作为省级开发区,北镇沟帮子开发区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先导区和工业经济的承载区,相对于锦州地区的其他工业园区,在产业基础、功能配套、资源保障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

  尽管资金紧张,沟帮子开发区今年以来集中攻坚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达到 “七通一平”标准。目前道路、给排水、通信、供电、供暖、供气等工程全面开工,主干道的绿化、硬化工程已结束,园区管委会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已经启动。

  项目建设多点齐进。上半年,全市新上固投超2000万元的工业项目36个,其中辽宁华美达铜业、辽宁瑞德橡塑、锦州博盛化工、锦州奥捷挂车配件、城市天然气等11个项目固投均超亿元。

  产业格局更加清晰。以粮油、果蔬、禽业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年内产业集群产值将达150亿元。工业炉及配套产业再强实力,已集聚天晟重工、恒亚内燃机配件、高达炉业等33家相关企业,今年内集群产值可达40亿元。

  企业素质全面提高。一些企业在技术、规模和档次上都已经成为国内外同行业的领军企业,为工业上水平、提档升级增添了重要砝码。

  北镇市将加速推进工业园区、项目建设、集群发展“三位一体”,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打好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攻坚战,加快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创造工业经济发展的“北镇速度”。

  北镇工业企业素质全面提升。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拉伸城市发展框架

  为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北镇市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坚持新城区开发、老城区改造和小城镇建设同步实施,加快构筑以北部县城为行政文化旅游中心、南部沟帮子开发区为经济商贸中心、以小城镇为区域中心的城镇化新格局,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将达45%以上。

  眼下,“两个新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拉伸城市发展框架,北镇市规划建设了广宁新区,面积达3.7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一个北镇新城。目前各项重点建设工程陆续展开,主汛期前将完成二道河生态整治工程,8月1日前将完成四纵四横路网路基建设工程,10月1日前将完成桥梁建设工程,年底前将完成行政中心主体封顶和外墙工程,年内将启动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程。沟帮子河西新区初具雏形。今年上半年,河西新区9条公路建设、给排水管网铺设、供暖供电、组团绿化等工程全面启动,行政教育、商贸服务、高档住宅、生态休闲4个功能区建设同步实施,行政办公区主体工程接近尾声,预计9月末进驻,中驰国际城、大河清水湾等精品住宅开工面积达27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垃圾处理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污水截流干管铺设等重点工程都取得较快进展。全市正在筹划建设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美食于一体的北镇万隆购物广场项目,总投资5亿元。

  城市经营取得硕果。 6月8日,北镇市对4个标的、7宗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公开竞价出让,拍卖面积达3.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57亿元,是北镇历史上拍卖面积最大、参与竞拍者最多、拍卖规格最高、拍卖总额最多的一次。此次拍卖为城市建设良性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目前102线北镇城区段绕城改线工程的前期准备、秦沈铁路客运专线盘锦至朝阳支线都取得新进展,102线红旗沟至羊肠河段大修、305线沟帮子至盘锦段大修等公路维修工程正在施工。

  稳步提升农业和旅游业档次——扩大优势丰富内涵

  从种到收到卖,北镇蔬菜产业链 “固若金汤”,各地陆续出现的“卖菜难、蔬菜贱”等情况,在北镇丝毫不见。而蔬菜产业只是北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争创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为目标,北镇市不断丰富“北镇模式”的内涵。围绕推动粮油、禽业、果蔬三大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做大现有龙头企业,引进新的龙头企业,抓好省农科院蔬菜研发中心、辽宁佳和杂粮加工等在建项目早日投产。确保引进落地一个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

  北镇将继续做大做强蔬菜、畜禽、葡萄等优势产业,抓好设施蔬菜小区、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高标准葡萄示范园建设。今年上半年,新增蔬菜面积两万亩,新建设施蔬菜小区400个,预计全年新发展设施蔬菜小区800个,蔬菜总面积达60万亩。新发展高标准葡萄示范园6个、示范小区20个,面积两万亩。发展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区7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5户,总数达330户。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6项,开展全省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工程,建设水源工程3300处,新增灌溉面积两万亩。

  旅游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北镇医巫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接待国内外游客2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近1倍。依托医巫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下大力度打造东北及京津唐地区旅游祈福度假基地,使北镇市以“自然风光、祈福文化、文物古迹、工农业观光、农家风情”为主的五大旅游品牌活力倍增。

  北镇市还积极开发温泉旅游项目。眼下正安地热温泉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已启动,双峰山、观音阁等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北镇市将加快地热温泉开发、旅游星级宾馆、镇山文化博物馆、北镇庙公园、双塔公园、万隆购物广场等重点项目的推进速度,由单纯的景点开发向“吃、住、行、游、购、娱”全面开发拓展,加快由目前以“一日游”为主的消费方式向“二日游、三日游”为主的方式转变。

  北镇借势而为,借势扬势。

  抓好民生实事——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发展最终为了惠民。北镇市牢固树立“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理念,以建设法治北镇、民生北镇、文化北镇、诚信北镇、生态北镇和平安北镇为载体,重点抓好劳动就业、健全社保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资源整合、生态市创建、扶贫济困等重点民生工程,下半年将如期兑现年初确定的各项惠民实事,真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之举取信于民。

  “民生北镇”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截至7月初,北镇市安居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将新建廉租住房161套、公共租赁住房107套,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投资2800万元的满族高中新校址建设已全部竣工,近期即可完成搬迁工作。投资1660万元的人民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年内可投入使用。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开展,进一步提高了筹资标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第九届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正在开展。型材厂、食品公司、糖酒公司和种子公司4户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收尾阶段,为全市国企改革画上圆满句号。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高水平承办了“和谐美、民族风、闾山情”辽宁省满族剪纸作品展。

  生态建设扎实实施,打造国家级生态市品牌。深入实施《北镇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以林业碳汇、河道生态建设、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和“三场”整治为重点的生态市创建工程全面实施,力争年内实现省级生态市创建目标,为争创国家级生态市打下基础。

  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健全社保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性住房、扶贫济困等重点民生工程,促进教育、文化、卫生、交通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与维护稳定统一起来,做到居安思危、消除隐患、防控有策、守土有责,构建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确保实现“省级平安市”三连冠目标。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