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辽宁财政新闻联播

翻翻大连2009民生保障这本账

  虽已是隆冬时节,但大连市800户农村困难居民却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随着今年这80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完工,今年春节,他们就能在宽敞明亮暖和的新房子里吃年夜饭了。

  2009年,大连市民政部门为百姓办的实事好事接连不断,从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到帮助困难居民改善住房条件;从加快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到高标准完成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

  城乡低保标准水涨船高

  2009年初,大连市在国内率先根据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一定比例,每年测定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其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超过3%时,每超出1个百分点,每季度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10元补贴,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5元补贴,全面建成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此举从源头上、机制上保证了低保标准调整的科学性、公开性,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增长。

  从2009年起,每年一季度,大连市按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公布的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一定比例,测定并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内,发生物价变动较大影响城乡困难居民基本生活情况时,及时提出发放物价补贴的意见、措施,确保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不降低。

  按照新机制,城市低保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320元、240元提高到360元、280元,农村低保标准分别由每人每年2100元、1800元提高到2400元、2100元。目前,该市有城乡低保对象15.5万人,去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00万元。

  5800户困难群众提前住进新房

  庄河市蓉花山乡低保户郝桂荣家原本住两间土坯房,遇到刮风下雨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如今好了,政府为她家建起3间大瓦房,还安装了塑钢门窗。

  改造农村危房,大连市提出“5年任务4年完成”的目标。随着该市今年80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完工,全市农村困难居民危房改造5年规划提前一年圆满完成。

  2006年初,大连市制订出台了帮助农村困难居民改造危房5800户的5年规划,重点解决北部地区享受农村低保的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和在乡重点优抚对象、老党员、老劳模的住房难题。危房改造资金以市政府补贴为主、区(市)县配套为辅、乡镇和村人工投劳为补充。市、县两级政府为每户提供补助资金1.5万元,其中,市财力投入1万元,市、县财力配套5000元。2008年、2009年根据市场建筑材料价格变化情况,市财力为每户增加补助资金5000元,建设标准采用辽宁省统一设计的住房样式,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01亿元,有效地破解了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困难。

  投资两亿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家住庄河市徐岭镇杨树房村58岁的孙胜祥,每天吃过午饭就来到村里的社区服务中心,在这里的综合活动室看看书、下下象棋。从去年10月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以来,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和孙胜祥一样,村里不少老年人每天都来社区服务中心休闲健身。

  去年以来,市、县两级财力投入资金两亿多元,按照平均面积500平方米和“一场九室”的功能要求,完成了44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其中,市财力投资新建234个、县级财力投资新建147个、扩建改造59个。

  目前,该市农村社区基本形成以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站点为补充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农村居民与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了均等化的社区公共服务。

  此外,大连继续实施“敬老行动”,全面深化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全市现有城乡养老床位2.52万张,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5%,居国内领先地位。去年,该市为399名百岁老人发放临时救济金15.96万元,累计资助社会养老机构床位补贴资金665.3万元。经过努力,2006年至2008年,该市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圆满完成了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3年规划。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