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吉林财政新闻联播

认真诚恳 凸显民生情怀

   

  “我们将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关系民生的事、办建立机制制度的事’这一原则,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着力改善民生。”——王化文  

  王厅长很忙,采访开始前电话一直响个不停,这些电话多半是找他“化缘”的。对每一个电话,王化文的回答都是有条不紊、不急不躁。

  “您对每一个找您办事的人态度都这么好吗?”

  王化文笑道:“不光是我,整个财政厅的干部职工都是这样的工作作风,办事认真,态度诚恳,特别是对涉及老百姓的事情,要在第一时间办好,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

  认真、诚恳——这两个看似简单的词语背后,不仅显示出了吉林财政人踏实的工作作风,更凸显了他们的民生情怀。

   新举措保障民生更有力

  王化文介绍说,2007年,吉林财政工作概括起来有“三个新”。第一个“新”是财政收入有了新突破。2007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30.7%,增幅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7.9%;财政支出比上年增长23%

  第二个“新”是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有新作为。到去年底,吉林省90%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改制,国有资产比重和布局更趋合理,企业发展活力和国有资本控制力明显增强,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王化文着重谈了第三个“新”:财政保障民生有新成效。2007年,吉林省财政用于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等涉及民生的支出达到551.3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总量的62.4%

  同时,吉林财政还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王化文说,财政通过采取拓展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措施,有力促进了就业再就业;通过提高养老、低保和优抚等补贴标准,使社会困难群体保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通过建立困难群众参保机制、扩大新农合覆盖范围等措施,进一步解决了城乡群众看病难问题;通过支持城市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城乡困难群体居住和生活条件;通过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投入机制,有力支持了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这些举措,成为吉林财政工作的新亮点。

  财政增收主要用于民生

  财政增收如何分配?王化文说,“我们将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关系民生的事、办建立机制制度的事’这一原则,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着力改善民生。”从2008年起,吉林省今后每年新增财力70%以上要用于民生,切实保障教育、“三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需要。

  王化文表示,2008年,吉林省财政将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做好八件民生实事:一是支持就业再就业,今年全省要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保持10万个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发规模,重点完善“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机制,对城乡低保家庭适龄子女全部实行免费就业技能培训,财政部门将落实好扶持政策,加大就业资金投入;二是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农村年人均由360元提高到420元,城市月人均由85元提高到100元;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由40元提高到7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做到愿保尽保,并对全省68所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四是增加教育投入,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免除全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54万名学生学杂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完成30所农村初中标准化改造;五是全面启动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今年完成13万户,全面实施城市廉租房制度,建设城市廉租房80万平方米,同时抓好煤矿和县(市)棚户区改造;六是投入扶贫资金4.3亿元,实施40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推进计划,实现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七是支持解决农村60万人饮水困难和饮用苦咸水问题;八是支持城市实施80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农村完成1600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城乡10万低保户没有电视看的问题。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