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江西财政新闻联播

新余市:积极发挥财政职能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全市上下以“六稳”“六保”为主线,在谋发展、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统筹发力,有力推动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社会发展平稳有序。全市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GDP突破1000亿元,增长3.5%;财政总收入155.7亿元,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3亿元,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2亿元,增长2.7%;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531元、20747元,增长4.7%、6.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3%,实现控制目标。

  一、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全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7%,新增城镇就业1.8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1万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全年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轻负担4.07亿元。发挥失业保险稳就业作用,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标准提高至100%,中小微企业免缴失业保险费政策延至年底,为全市995户企业发放一般企业稳岗返还2325.77万元,惠及企业职工58091人。狠抓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亿元,扶持带动2.3万人就业创业。扶贫就业专岗吸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1107人,发放就业扶贫专岗岗位补贴1334人,金额693.84万元。,整合“新余就业创业网上服务平台”和“新余人才网”两个就业服务平台,统筹推进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举办各种形式招聘会320次,带动一万余人就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2.74万人次。

  二、全力保住基本民生,社会兜底更加坚实。50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力打造民生城市,成功入选中国宜居宜业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部完成。“晓康驿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市17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8870户20807人全部脱贫,8033名城镇贫困群众全面纳入兜底保障。我市社会扶贫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扶贫产业众筹模式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获国家肯定。社会保障更加坚实。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合并实施。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月标准分别提高至915元和615元。社会保障持续扩面,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1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6.9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1.7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3.05万人。社保卡“一卡通”应用走在全国前列,被评为全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创新应用综合示范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088.2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8.7万人次。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出台《新余市完善民生保障体系若干措施》,构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七有”民生体系。制定支持教育发展30条,全市中小学超大班额和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大班额全面消除,获全省唯一表扬。“小荷工程”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全面推开。“水花行动”培训结业学生1.6万人,作为防溺水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职业教育重振,在校学生增长28%,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11.1%。健康新余行动正式启动,医改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让群众就医负担减轻,均次费用年平均增幅下降10个百分点,市人民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三、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帮助市场主体渡难关。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全年为企业减负58.5亿元。“一照含证”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获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改革经验在《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刊发。“一门式”改革获全国数字政府建设卓越实践奖。做强做优“仙女湖夜话”平台。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不见面审批、容缺办理、承诺制等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事便利度持续提高。开发区改革创新成效突显。开发区改革综合考评列全省第三,全市所有开发区实现位次前移,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工作加快推进,新钢公司经济运行数据正式纳入袁河产业园统计范畴,仙女湖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园前期工作扎实开展。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涉及经济社会领域的186项改革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价格改革推进顺利,出台道路客运、非居民用水等价格管理文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序开展,城市信用排名列全省第三。加快构建“1+4”国企产业,市露林公司成功组建。

  四、稳定粮食能源供应,保障生产生活有序开展。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出台了“史上”最大补贴政策,每亩早稻市、县、乡三级补贴达到160元。全市粮食播种面积XX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xx%。建成高标准农田 5.3 万亩,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率 57.2%,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率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均列全省第三,荣获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现代粮食产业园一期主体工程完工,被列为国家重要军粮保障配送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出台支持蜜橘产业发展30条、牛羊和水产业发展30 条,新余蜜桔栽种面积达20万亩,渝水区新余蜜桔生产基地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猪生产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规模化肉牛、肉羊养殖场出栏分别增长67.3%和86.7%,渝水区50个肉牛养殖小区建设全面启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及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和成效宣传要点。能源运行保障有力。加强了煤电气运行调节,确保能源迎峰度夏、度冬“保量稳价”。编制2020年有序用电工作方案。扎实开展能源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确保能源行业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五、着力通堵点连断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重点产业链铸链强链补链扩链。出台支持规上企业促进工业大变样 30 条措施,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工业经济逆势上扬。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户,列四小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8%、10.4%,全省排位由年初倒数跃升至第四。出台升级版支持新钢发展30条,新钢公司转型升级冲千亿行动顺利实施,钢铁产业营业收入突破 1000亿元大关。锂电优势愈加凸显,全市锂盐产能占全国比重超过40%,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全省锂电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乘用车锂电池正极原料生产基地。博迅汽车、新冀动力、盛泰光学等项目加快推进,带动光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麻纺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加快发展,5G网络实现城区全覆盖,建成全省首家“5G+数字工厂”,京东(新余)数字经济产业园顺利开园,两化融合国家管理体系贯标企业成倍增长,推动新余制造向智造加速转变。消费市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72.4亿元,增长3.3%。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2505.4亿元、增长11.9%,“映山红行动”大力推进,亿铂电子、新华新材料上市工作进展顺利,玉兔新材料等 11 家企业完成股改,股改完成数量列全省第二。邮政业务总量增长64%,列全省第一,分宜“交邮合作”获全国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奖。成功举办麻博会、南方农业(工程)机械展销会、七夕系列促消费活动等各类展会。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构建,央视七夕晚会连续四年在仙女湖录制,核心景区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赣西民俗风情街、老上海风情街、江口电厂艺术街等夜间消费集聚区相继建成营业。有效投资不断壮大。市重点项目盘子达到千亿量级,247个项目完成投资290亿元,占年度计划108%;列入省重点的21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列入省大中型项目个数162个,总投资额801.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6%,均创历史新高。分宜电厂扩建、环城路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运,大唐二期正式启动,煤储基地、综合物流园、新余南部高速公路、袁河梯级开发等补短板、强支撑项目谋划推进。

  六、强化开源节流,力保基层运转平稳。加大项目资金招引力度。“三争”工作再创佳绩,全市争取各类上级资金73.5亿元,增长10.1%,成功争取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国家第二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一批好政策。开放步伐不断提速。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全年出口总额达79亿元,增长4.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5.4亿美元,增长6.7%。“走出去、请进来”并举,举办各类招商活动39场,落户“5020”项目6个,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613.7亿元,增长8.4%。《新宜吉六县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成功列入省“十四五”区域规划,第三届新宜吉合作大会顺利召开,达成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协议,新增合作项目21个、总投资近150亿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不断强化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2020年市本级预算一般性支出压缩7.1%,“三公”经费压缩3.7%。加强四套预算的统筹衔接,2019年底以来统筹资金7.48亿元。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金,及时清理结转结余资金,2019年以来收回存量资金3.89亿元。切实防范债务风险,严格实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提示和隐性债务风险等级通报制度,债务风险等级由红色降为橙色。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