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江西财政新闻联播

宁都县:建好“菜园子” 丰盈“菜篮子” 鼓起“钱袋子”

  小小“菜篮子”,事关千家万户的饭桌子;片片“菜园子”,连着广大农民的“钱袋子”,承载着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希望。 近年来,宁都县依托良好的气候水土优势,把蔬菜产业作为富民支柱产业来重点建设,推动产业规模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提档、效益提升。

  一、建好“菜园子”

  以前,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集约经营,宁都蔬菜基本上是千家万户小规模种植,本地蔬菜供不应求。着眼于推动蔬菜产业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宁都县出台系列扶持鼓励政策,设立蔬菜产业发展资金,对基地钢架大棚、生产设施和土地流转等进行奖补,催生了一大批蔬菜龙头企业、规模基地和蔬菜专业村。目前,全县蔬菜总播种面积达1.2万亩,建成规模蔬菜基地32个、面积0.23万亩,蔬菜自给能力稳步提高。

  提升蔬菜产业效益,既要靠天吃饭,更要依托科技创新。该县积极推进设施蔬菜良种引种示范中心、设施蔬菜实用技术集成测试中心和蔬菜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等进行有力有效推广。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技术支撑项目,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从简易大棚到高标准钢架大棚,从简单的避雨遮阳功能到温控、光控、肥控等综合功能,以及土地耕整、水肥一体、田头预冷、吊蔓种植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宁都蔬菜产业实现飞跃发展,品种上更为丰富,技术上更加先进,产品品质也大为改善。

  为提升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宁都坚持“品牌兴菜”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实施“三品一标”奖补政策,引导各类蔬菜经营主体开展基地认定、产品认证,打造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推进标准化生产、商标化销售。

  二、丰盈“菜篮子”

  “菜篮子”工程,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为了让87万多宁都人民的“菜篮子”更加丰盈和让人放心,建立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开展大合作,成为宁都实施“菜篮子”工程的新内涵。

  宁都开展蔬菜基地与大中专院校产销对接,全县8个蔬菜基地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赣州农校等8所大中专院校达成合作,农民的“菜园子”直通学生的餐桌,成为减少蔬菜流通成本、缓解一些蔬菜基地季节性卖难困境的好路子。

  今年5月正式启用的宁都城北蔬菜新市场,已成为宁都中心城区蔬菜供应的主渠道,日交易量逾100吨,来自龙岩、抚州、吉安等地的采购商也来此进货。现代化的运营管理让困扰宁都市民多年的“买菜难”“买菜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蔬菜生产者的销路也更加通畅。

  立足本地、辐射周边,随着立体综合交通和市场体系的完善,宁都蔬菜流通网络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蔬菜产品畅销粤港澳、江浙沪和海西地区,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依托“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宁都蔬菜西兰花、彩椒、西红柿等外国朋友喜欢的蔬菜走出国门,进军欧洲市场。

  三、鼓起“钱袋子”

  “当初村里要流转土地发展大棚蔬菜,我还有些担心。现在大棚蔬菜搞起来了,我们一样可以种菜,每月还有务工工资,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还清欠债也有着落了。”日前,宁都县黄陂镇大桥村贫困户曾观发高兴地说。据了解,黄陂镇富桥蔬菜产业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每年提供时鲜蔬菜6万吨,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带动了周边27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蔬菜种植周期较短、效益较高,宁都将发展蔬菜产业与抓好精准扶贫充分结合,推出土地流转得租金、五统一分得利益、资金入股得分红、带动种植得收益、基地务工得报酬的“扶贫套餐”,让贫困户收入有保障、脱贫有出路。

  为发动贫困户积极参与,县本级财政每年撬动4亿元“产业扶贫信贷通”资金,解决贫困户资金瓶颈问题。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制定1个贫困人口发展1亩露地商品蔬菜或户均建设、租赁承包、返租倒包占地2亩蔬菜大棚的计划,推进扶贫措施落实到户到人,贫困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为提高贫困户种植技术,宁都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明确1名至2名蔬菜病虫害信息采集专员,对接国内气象信息、专家团队;定时通过“赣农之星”微信公众号发布预警信息和栽培技术;聘请蔬菜产业技术顾问,通过线上答疑、实地把脉、培训示范等方式,开展技术咨询服务。

  目前,宁都建成的规模蔬菜基地90%已发展成为扶贫示范基地,全县直接发展蔬菜产业的贫困户达0.8万户,贫困户种植蔬菜面积共计1.35万亩,涉及贫困村82个。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