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江西财政新闻联播

江西省万载县鹅峰乡:扶贫车间奏响“扶贫交响曲”

  近年来,江西省万载县鹅峰乡充分利用当地地理、资源优势,通过创建“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产业基地式”就业扶贫车间,使贫困户“出门就上班,在家也赚钱”。

  一、“厂房式”扶贫车间。通过招商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引导周边村贫困人口在工业园区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纺织、电子产品等来料加工制造业。益莲村引导20余名贫困群众放下锄头走进工厂,摇身一变成为新时代工人,每人每月平均增收2000余元。

  二、“居家式”扶贫车间。充分利用闲置的农家庭院、民居民宅引进合作企业,采取“企业﹢订单﹢贫困户”方式建设“居家式”扶贫车间。企业提供必备的生产工具、原材料并负责回购生产出的合格成品。自2018年7月以来,鹅峰乡多江村修缮了原本闲置的礼堂,通过免租金、帮助招工培训等优惠政策,引进一家电子厂在该村建立扶贫车间。目前,扶贫车间现已吸纳40余人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人,实行按件计酬,每人每月增收1500余元。

  三、“合作社式”扶贫车间。由村集体出资成立合作社,合作社与实力雄厚的二三产业企业合作经营,获得的收益用于产业奖补、贫困户分类定级奖励和教育扶贫奖励。贫困人口除年终领取分红外,平时还可以到企业务工,获取稳定的工资收入。今年5月,鹅峰乡由村集体出资500万元创办“万载县双辉扶贫专业合作社”,与企业签订了合营协议,预计年收益50万元以上,目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0余人,每人每月增收2000余元。

  四、“产业基地式”扶贫车间。结合当地实际和贫困人口意向,通过“种养殖基地+土地流转+贫困户入股+基地务工”模式,建设“产业基地式”扶贫车间。由龙头企业流转贫困人口土地,提供培训、种苗和技术支持服务,并负责收购产品,带动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去年10月,鹅峰乡长江村蔬菜产业扶贫基地通过农民土地流转、入股种植、基地务工的合作模式,发展茄子种植70亩,亩均纯收入4500元以上,为长江村提供贫困户就业岗位30个,每户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