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积极推进全省县域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于2016年2月获批成为全省县域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示范区,为全省第一个获批县域金融改革的试点县。近年来,南康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各类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县域金融改革成效显著,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巧谋划,控制政府债务率。一是推进政府投资与市场化深度融合。积极推动PPP项目建设,2016年以来,共实施PPP项目7个,引进社会投资90.57亿元,其中公共服务一期项目被评为财政部示范项目。通过PPP项目,既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又提高了投资建设营运效率,提高了项目建设质量。此外,还通过土地和公共项目捆绑的模式,建设人才交流房202800平方米,建设了南康中学北校区。既推动了公共事业的的发展,又抑制了土地价格的过快增长,平抑了房价,还缓解了财政投资压力。二是积极化解隐性债务。通过盘活土地资产,财政预算安排偿债等方式,多渠道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化解隐性债务。在经济发展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将债务率控制在全市最低水平。三是积极迎接“开前门、堵后门”政策。发挥政策性资金带动作用,着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融资等各类中长期低息资金,主动对接、及时掌握政策,加大力度争取省财政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资金倾斜。
二、促改革,引导社会投资。一是创新市场化融资工作。推广F+EPC项目建设模式,举办F+EPC项目推介会,抢抓住市场和政策的窗口期,促成中国化学集团在南康区的投资,已签约的PPP和F+EPC投资金额达到79.36亿元(其中PPP26.76亿元,F+EPC52.6亿元)。在经济下行、流动性紧缩的条件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市场化融资的示范案例,也是南康区作为全省金融改革试点的最大亮点。二是创新项目建设开发模式。2018年通过产城融合模式,成功引进投资超百亿元的爱康500MW光伏组件及电池片项目;通过商业综合体模式,成功引进红星美凯龙,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家居博览设计中心及爱琴海综合体项目,为全区家具千亿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提效。三是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2018年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增加资本金,拨付代建工程款等办法,成功纾解城发和口岸两大平台公司债务率高、资本充足率低、资产质量不高、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三、破难题,创新金融手段。针对“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现状和政府融资难题,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实体经济。一是全面推广“信贷通”融资模式。用好用活“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家具信贷通”等6个“信贷通”,为企业提供无抵押、低利率的融资支持。2018年累计发放贷款25.95亿元,规模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为企业节约年融资成本1.65亿元。二是创新推出支持企业融资新模式。新设立的“政府+金融”4亿元“工业产业基金”和“企业+金融”4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成功运行,重点支持了华源新材料等5家企业重大技改项目及新落户南康重大招商项目,形成了南康“招大引强”的独特优势。三是高位推动融资服务平台落地服务。赣州市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及江西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落地服务我区企业,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引导金融行业创新金融产品。引导各银行发挥各类金融工具的作用,“无缝对接”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创新推出了家具企业“入园进区贷”“入规贷”“畅易贷”“租贷宝”、仓单抵质押贷款等10余种特色新型金融产品。仅“家具产业信贷通”就为119户家具及配套企业提供贷款2.7亿元,为家具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五是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区财政先后配套出资3700万元,参与市级百亿元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支持爱康爱格森人造板项目申请1亿元政府重大工业引导资金、开源科技澳斯麦特炉项目申请1.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六是着力为企业解决“过桥资金”。扩大还贷周转金规模至1亿元,为贷款企业提供利率低、方便灵活的还贷周转金,2018年为162家企业提供过桥贷款7.43亿元,按平均使用1个月计算,为企业减轻负担891万元。
四、防风险,严控金融底线。一是履职尽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按照“严控增量,清理存量,化解风险,确保平稳”的原则,加强政府债务监管。建立存量债务定期清理机制,准确预测每年债务付息规模,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按时付息。建立新增债务规范举借机制,强化政府债务规模限额管理,严格限定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严控隐形债务增长,禁止“明股实债”等变相举债行为,确保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区间。二是强化国有平台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对区城发集团公司业务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批流程,掌握大额资金使用方向,严格控制负债率,防止发生金融“脱实向虚”的风险。三是防范企业融资风险。对各“信贷通”政策调整涉及的企业续贷问题,给予一定的缓冲期及过渡措施支持,确保不抽贷、不断贷。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