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义县财政保护中传承客家梯田农业文化遗产
今年4月,“江西崇义客家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让这块客家人代代传承的“深山碧玉”绽放异彩,化身为世界瑰宝。
近年来,崇义县以申遗为契机,依据“保护优先、统一规划、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开展各梯田保护开发工作,让乡愁有寄托,让乡村振兴有立足。目前,梯田景区农家乐、民宿已发展到50余家,有2000多当地农民进入到旅游产业链并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闯荡在外的客家游子返乡兴业、振兴乡村,参与到梯田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中来
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一是先后启动了《崇义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上堡梯田提升策划及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等编制工作。围绕将上堡梯田核心景区打造为世界级客家农耕文明遗产公园的总体定位,打造老客家—民俗体验区、农耕道—古耕体验区、耕心谷—漫乡体验区三大板块。把上堡梯田纳入崇义全域旅游框架,与齐云山、君子谷、过埠客家水镇等景点串联,逐步打造客家山水田园旅游黄金环线,避免对梯田景区过度开发。二是制定了《崇义客家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和《崇义客家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统筹客家梯田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涉及水、路、电网、通信及住房等全方位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投入1500余万元,修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投资近1亿元,拓宽改造过埠至上堡旅游公路;成功争取到世行贷款3000万美元,主要用于客家梯田文化遗产保护等;投入近3亿元,启动梯田景区旅游公路、旅游圩镇、游客集散中心、民俗一条街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政策引导,坚持原色保护。一是鼓励梯田复耕。采取“谁种粮食谁得补贴”的措施,对核心区域梯田种植农户实行财政再奖补,对承包粮田又不耕种的不再给粮补款,对核心区域梯田复耕农户给予300元/亩奖励,已成功复耕梯田2000余亩。二是推行原生态种植。积极引进农业开发公司,成立以梯田种植为主的经营性公司,帮助流转撂荒梯田,并以每亩1650元工资聘请当地农民生态耕种。三是保护传统民居。由政府提供土地,引导鼓励有新建房屋要求的农户到生活更便利的地方建房,对在原址重建的房屋严格审批,严控层数、建筑面积,统一色彩格调和房屋外观,逐步恢复传统民居风貌。2017年,该县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对梯田核心景区内6个自然村落实施了房屋维护与修葺。
深挖农耕文化,筑牢梯田灵魂。以申遗为契机,重点对客家文化习俗、农田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等家底进行详细摸排。一是挖掘、整理以“舞春牛”“告圣”和田间山歌等为主的客家民俗文化资料,并推动当地民俗祭祀表演“舞春牛”列入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二是组建客家梯田文化保护传承队伍,恢复组建“舞春牛”民俗表演队伍,与打造旅游观光、互动体验项目相融合,使古老的民俗礼仪得以活态传承。三是突出客家梯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将黄元米馃、九层皮、竹筒饭、黄姜豆腐等客家美食,以及高山茶、笋干、苦菜干、杨梅干、红薯等原生态农产品与旅游业紧密关联,为当地旅游提供极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和原生态农副产品。四是精心挖掘800多年的梯田耕作史。打造“古色休闲”旅游品牌,修复太平天国古跑马场,挖掘整理与古跑马场有关的文化历史印记和逸事传说;打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民俗改造示范点;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拨款800万元,完成上堡整训旧址修复改造工程,并加快建设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以上措施,让游客全方位、多角度体会到客家梯田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化。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