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围绕“七个方面”做好2018年的经济工作
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宁都县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围绕脱贫摘帽总目标,坚持攻坚突破总要求,全力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推进创新试验,打造区域中心,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一、围绕“同步小康”巧扶贫,全力冲刺脱贫摘帽。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推进精准脱贫,确保年度脱贫任务如期完成。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大力实施“十大扶贫工程”,狠抓“五个一批”分类脱贫措施,确保贫困村有序退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精准实施产业扶贫,每个乡镇打造1个以上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每个贫困村培育1项以上主导产业。加快扶贫产业园建设,推进转移就业脱贫。继续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农村保障房等安居扶贫项目。加强贫困村房、电、水、路等基础设施和村级基本公共服务网点建设,加快推进整村脱贫。织密精准结对帮扶网。深化“853”干部结对帮扶活动,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通过就业安置、结对帮扶、村企共建等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二、围绕“主攻项目”扩投资,增强经济增长动能。千方百计对接政策项目。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储备和申报等前期工作,努力对接中央投资、省基建投资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更多支持我县项目建设。跟踪协调列入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加快建设兴泉铁路(宁都段),启动南丰至宁都至瑞金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广吉高速宁都段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兴赣高速北延项目;推进宁都通用机场、宁都清洁煤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打好“基础设施攻坚战”,切实推进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争取建成龙源钩刀咀风电、永宁水电站、县城防洪工程等项目,加快G236洛口至隘上段、S448固村至长胜段、S448竹笮至长胜段、水东水利枢纽工程、好支桥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钩刀咀风电场、竹坑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武华山风电场等项目。集中精力破解项目难题。通过争资、融资、引资和土地运作等方式,多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完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协调调度,确保重大项目推进成效。
三、围绕“强县富民”兴产业,做大做优经济总量。一是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打好主攻工业攻坚战。加强园区建设,做大做优“一园三区”工业发展平台,力促锂电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建设成型,开工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加快项目建设,重点抓好“3+18”个重点项目建设,即赣锋锂业、蒙山乳业、恒丰矿冶3个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和众立达、朝晖氟塑等18个在建项目,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精准帮扶企业,持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落实100条惠企政策,建立完善县领导、部门精准帮扶重点企业制度,认真抓好成长性企业入规培育工作。培育产业集群,扶优扶强易富科技、卡迪奴、永通科技、朝盛矿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通过建链、强链、补链提高聚集效应和互补优势,做大做强轻纺服装、矿产加工两大优势产业集群。二是以创新经营为路径,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抓好新增千亿斤粮产能规划田间工程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提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抓好固村、固厚、赖村等万亩脐橙基地、钓峰黄金茶基地、小布生态茶叶基地以及黄石、梅江、田头等蔬菜基地等建设,规范引导脐橙、黄鸡、油茶、烟叶等产业化发展,用标准、品牌、效益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引进建设粮食、脐橙、黄鸡、油茶、林业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旅游休闲及其它服务业有机融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技(机)推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疫病防控等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联耕联种试点,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三是以特色产业为重点,打好现代服务业攻坚战。启动县电商孵化园(二期)建设,完善电商进农村、进园区、进商场网络,推进普及电子商务应用,打造电商发展升级版。实施翠微峰景区提升工程并创建国家级地质公园,推进小布旅游小镇、黄陂休闲小镇建设,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宣传力度,升级发展旅游业。加快赣东南跨境电商交易中心、汇仁医药配送中心和国际汽车城、建材商贸城等建设,扶持物流企业发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推动住宅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引进更多金融机构落户我县,加快发展各类基金、互联网金融、金融中介机构,推进重点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工作,培育壮大金融业,同时,规范担保公司经营行为和民间融资行为,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四、围绕“统筹城乡”抓城建,努力提升城市品位。一是推进宜居县城建设。完善城区建设规划,启动近期建设规划,完成给排水、公交、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力争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加强城区建设管理,打好“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加快东门大桥、凌云大道南延等建设,启动文安路西延、永宁路西延、怀德路西延、莲花大道等建设,提高道路通达性;扎实推进老学坪、建国街、小东门和大井巷等3个区域棚户区改造和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第二水厂二期、城区排水管网、垃圾填埋场二期、新庄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深入推进“三城同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年”活动,开展违法违章建设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启动“数字城管”项目建设,确保市容市貌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着力打造梅江“一江两岸”、龙边溪“一溪两岸”城市景观公园和“二十四里”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长廊,提升城市品位。二是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加强重点镇建设,继续抓好梅江镇、黄陂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黄陂和长胜全省百强中心镇、竹笮市级示范镇、小布特色小镇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加快农村4G基站、宽带光纤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继续实施好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推进贫困村“空心房”整治和乡镇空心房拆除示范点建设,常态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精心打造秀美乡村。
五、围绕“内外兼修”促改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网上审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开展PPP项目推介和试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建立涉农资金整合新机制,推进综合治税管理制度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成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体制创新试验。二是提升开放水平。完善招商引资办法,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创新招商方式,聚焦轻纺、矿产加工、食品加工、新能源等产业招商,集中开展“链条”招商,推行代理招商和委托招商等专业招商;开展多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突出招大引强选优;抓好在谈项目的跟踪对接,提高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促进一批企业投产见效。扩大出口规模,加强对服装、鞋帽、玩具、电子等加工贸易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创立自主品牌。
六、围绕“绿色崛起”优生态,打造生态文明样板。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巩固生态优势,促进绿色崛起,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划定生态红线。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积极跟踪规划调整完善和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继工作;用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赣江源头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和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推进造林绿化。做好“封、管、造、防”文章,继续实施长防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项目建设,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加强环境保护。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严把项目准入关和排放总量关,从源头上实现能源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加快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永宁新城污水管网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项目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重点企业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运行监管,加大梅江源头、饮用水源地及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开展生态试点。深入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全面推进“河长制”,抓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农业水价、农田水利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推进绿色、文明殡葬改革;积极申报创建全省第三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林下经济、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加快企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深入开展绿色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七、围绕“共享发展”惠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扎实推进就业创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推进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工作,巩固提升电商创业孵化园、田头农民创业园,扶持建设长胜、黄陂等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快高级技工学校建设、宁师中学改建,开工建设易堂学校、宁中新校区等,着力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整体搬迁县妇保院,开工建设精神病医院,加快贫困村卫生计生服务室达标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启动文化艺术中心前期工作,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三是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工作,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多险合一”征缴、全民参保登记,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完成县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殡仪馆及公墓建设,加快农村敬老院、居家养老、幸福院(颐养之家)、社区服务站建设,推进县儿童福利院、县老年公寓建设。认真做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等工作,全面推进“救急难”综合试点,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好优抚安置、高龄老人长寿补贴、社会福利等惠民政策。四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预防和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继续加强“天网”工程和社会治理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主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群防群控网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平安宁都建设,提升公众安全感。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