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财政局打好“降费减负”组合拳助力企业发展
为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泰和县财政局坚持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充分运用好财税政策,积极为企业降费减负,加大清费减税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各项成本,打好降成本“组合拳”,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最大限度给市场放权,夯实了经济增长根基。
一、规范涉企收费。严格落实减税清费各项政策,帮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深入实施“营改增”、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等税收政策;进一步落实中央和地方各项收费降费政策,对取消、停征或减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政府性基金项目政策文件,及时转发到各执收执罚单位,要求各收费单位严格贯彻落实文件规定,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二、加强监督检查。一方面,成立联合检查小组,对现有非税收入项目进行全面清查,梳理财政等部门对国家、省出台的政策文件,检查相关执收单位的账务,核实减免项目的落实情况,建立规范有序、公平透明的收费管理制度,杜绝源头上乱收费行为。另一方面加强日常检查,通过日常交流、资料共享,健全问题反馈机制,推进财政各项降费减负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助推经济加速发展。
三、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从全局出发,以大局为重,把各项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真正为企业减轻负担。健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借助政府信息门户网站等媒体平台,及时公开涉企收费项目清单,提高政策影响力,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立法”公开制度、非税收入政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支出管理体制,建立起完备的监督检查制度,将降费减负落到实处,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取更大发展。
四、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自查。按照财政部和发改委的文件,今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自查行动。组织全县各执收单位结合国家和省近年来降费减负政策要求以及工作实际,对本单位的涉企行政事业型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全面自检自查,重点检查降费减负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在落实减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重点加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捐赠收入、彩票收入等富有潜力的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扩大通过非税收入征缴系统征收的非税收入范围和规模。此外,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减免行为,严禁乱开减、免、缓口子,规范减免程序,防止非税收入流失。通过建立良好的收费秩序,切实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