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江西财政新闻联播

宜黄财政:“多举措”注重文化资源开发,助推经济建设提速增效

  近年来,宜黄县以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不断优化传统文化产业结构。宜黄县财政局“多举措”围绕文化建设开发项目,通过弘扬“禅文化”、保护“古文化”、发掘“佛文化”、传承“戏文化”、发扬“红色文化”、打造“生态文化”等措施。投入资金约1.9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吸引大量返乡人员创业,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

  一是弘扬“禅文化”。“曹山宝积寺”位于我县城西,已有1200年历史,它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的祖庭。为做好2017年7月9日首届中国曹洞禅学国际研讨会在“曹山宝积寺”召开工作,共有20多个国家参加,弘扬禅文化。财政投入6000多万元,扩建曹山景区公路和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等工程项目建设。扩大文化宣传,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国家4A级景区,带动周边农产品集聚、第三产业增加、人口流动加快、土地流转升值,经济发展提速。

  二是保护“古文化”。宜黄棠阴古镇盛产夏布,至今已有970多年的历史,2016年棠阴镇的建设村、民主村、解放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财政投入200多万元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已对接上级资金900多万元进行古村落保护。下一步将围绕宗祠、牌坊、桥梁、戏台、亭阁、迎恩塔等名胜古迹方面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吸引更多游客观光带动当经济发展。

  三是发掘“佛文化”。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佛教居士,佛学教育家,唯识宗代表人物——欧阳竟无大师,江西宜黄县人。财政投入480多万元回购和维修欧阳大师的故居。

  四是传承“戏文化”。“宜黄戏”为尚存的江西古老剧种之一,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杰出戏剧家汤显祖的剧作《临川四梦》,最初就是由宜黄班演出的,在国际、国内影响巨大。宜黄“禾杠舞”利用禾杠和柴刀打着节拍进行歌舞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汉族民俗舞蹈。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投入600万元进行传承和保护,在中小学开设培训基地,县文化馆作为传承阵地,休闲广场作为民间娱乐、学习、传播场所。

  五是发扬“红色文化”。“黄陂大捷”“东陂战役”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主要战场之一。对接上级专项资金2070万元进行红色革命遗址10多处维修保护。“谭纶墓”是我县唯一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正在规划设计建设“谭纶墓”森林公园,目前已投入3200多万元,对“谭纶墓”实施安防设施保护与维修,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发扬红色文化精神。

  六是打造“生态文化”。宜黄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76.25%,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府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挖掘、培育、弘扬生态文化。财政整合多方资金4900多万元,结合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二都镇白槎村、桃陂村戈坪村、东陂镇江背村等典型亮点工程,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样板,结合当地实际抓好乡土文化建设,留住乡愁,再现和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真正做到保护生态家园、开发乡村旅游、丰富文化生活、激发经济活力、助推城乡发展。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