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六个突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按照“集点、连线、汇面”要求,着力完善景点、线路、区域规划,按照“全域景区化、景区特色化、配套景观化、景区要素完备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六化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布局全县旅游资源,将绿色、红色、黑色、古色串联起来,打造全域皆可游的新大余。
二是突出文化旅游。在大力推进特色景区景点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周程”、牡丹亭、百年钨都、梅关古道、南安九城等文化精髓,让书本上的文物走出来,让现在的文物活起来,打造大余独特的旅游文化。
三是突出全域配套。按照全域保障的要求,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交通体系,加快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从县城到景区以及各景区之间公共线路的无缝连接;提升住宿级配水平,支持商务酒店、旅社、旅馆、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等建设,实现旅游住宿接待多元化;大力开展旅游景区厕所革命,巧妙借用景区内各个景点的特点,在细节和人文关怀上下功夫建造景区厕所,让厕所本身成为景致;挖掘振兴传统小吃,发展客家特色餐饮,让游客品尝大余各种独具风味的餐饮佳肴、体验浓郁乡土气息的烹调艺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旅游人才储备基地,加强旅游购物规范化管理,提高旅游购物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是突出多元融资。创新完善项目融资机制,逐年加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并充分利用好政策杠杆的撬动作用,支持企业通过PPP模式投资建设旅游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创新旅游经营机制,做强旅投公司。抓好项目策划对接,争取更多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扶持政策,鼓励县内外企业、社团,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旅游建设。
五是突出综合营销。立足“世界钨都、灵秀丫山、千年驿道、爱情圣地”旅游品牌推广,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媒体跟进、企业联手的“三位一体”营销模式,多形式多渠道努力提升大余旅游知名度。
六是突出改革创新。优化工作体制机制,大余县旅游局更名为大余县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了大余县乡村旅游办公室(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组建了大余县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并依法设立监事会,成员由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加大景区景点市场化运作力度。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综合执法机制,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