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江西财政新闻联播

安远县关于加快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的思考

  “财政惠农信贷通”切实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推动金融部门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是金融支农方式的创新之举。安远县积极抢抓这一政策机遇,强化工作谋划,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上取得良好成效。

  一、工作成效

  “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开展以来,安远县已累计发放贷款2146笔 ,累计授信金额48700万元,为243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了融资难题。2017年,省批复我县“财政惠农信贷通”信贷计划为14657万元,财政风险补偿金需1832.1万元。我县自行分配“财政惠农信贷通”信贷计划为20000万元,县财政将配套财政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截至5月,全县各合作银行共完成授信237笔,发放贷款7245万元,完成市级任务的47%,20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益。

  二、工作举措

  1、强化组织领导,突出工作谋划。一是该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农工部、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农业银行、农信社、邮储银行、赣州银行等部门为成员的“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出台了《安远县“财政惠农信贷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工作责任人,确保层层抓落实;三是按时召开专题调度会,协调解决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做到组织有力、推进有序。

  2、紧扣服务对象,夯实前期基础。一是充分发挥贴近农民的地缘优势,进一步丰富宣传举措,扩大宣传效果,成员单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扫村式”营销、上门宣传、网点LED显示屏、发放宣传折页、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熟悉“财政惠农信贷通”优惠政策;二是开展“摸底调查、明晰家底”活动,对全县上千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其经营状况、资金规模、资金运转、信贷需求等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新增信贷需求约2亿元。

  3、创新工作思路,规避信贷风险。一是实行授信公示,对于取得授信的新型经营主体,在本区域公众媒体、合作银行和借款主体所在村(乡镇)进行资信和授信额度公示,未经公示或公示未通过的,不能获得“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二是实行灵活放贷,坚持“立足实际、灵活对待”的原则,对于一些需求量大的农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股东或社员个人信用、资产证明,化整为零的方式放贷,有效规避贷款风险;对于一些信誉良好、潜力较大、生态环保的农业合作社,在贷款规模上给予适当倾斜支持,促进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实行分类管理,50万元以下贷款,需合作银行严格审核把关,50万元及以上贷款必须经主管部门联审同意,100万元以上的贷款必须经县领导小组审定同意。对于逾期未归还贷款的经营主体,将纳入征信系统黑名单并曝光。

  三、存在问题

  1、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需求与银行放贷的差距较大。贷款需求量远远大于银行放贷量,合作银行出于风险防控的考虑,审核把关严格,放贷量不可能满足其需求。

  2、放贷周期短,影响后期还贷。大多数经营主体经营的农业、林业项目投资周期长、回报慢,但“财政惠农信贷通”周期较短,较大程度增加了经营主体短期还贷压力,加大了违约风险。

  3、贷款审批流程较为复杂,“五折”放贷现象普遍。金融部门贷款调查评估程序较为繁琐,审批周期较长,出于风险防控的考虑,具体的放贷金额也在评估值的基础上大打折扣。

  4、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风险管控存在困难。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主要经营农业、林业项目,其规模相对有限,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很多达不到放贷条件,风险管控存在困难。

  4、受柑桔黄龙病的影响,许多种植户在转产中感到茫然,受传统的种养观念牵制严重,不愿参与资本市场发展经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发展。

  6、省分配我县的信贷计划与我县自行分配的信贷规模存在5000多万的差距,县级财力有限,财政风险补偿金筹措存在困难。

  四、工作建议

  1、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扩大放贷范围。一是因地制宜,突出抓好有竞争力的本地优势产业和项目,特别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好、抓实。二是扩大放贷对象,除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三类经营主体外,将经营状况较好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产业愿望强烈的、发展项目符合规划且前景较好的,个人信用度良好的个体农户纳入放贷范畴。

  2、深化宣传,积极引导,浓厚发展氛围。一是进一步深化宣传,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更多的农户了解“财政惠农信贷通”的宗旨作用。二是加强思想教育,解放农户小农思想,抓好果农转产示范项目,积极引导贷款农户拓展项目。

  3、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提高工作实效。一是探索创新简便易行授信服务机制,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办事程序,建立便利的评估操作规程,统一评估标准,实行分类评估。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开展联合审批、预约办理、上门服务等方式,加快审批放贷节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强化贷后服务,加强贷后资金监管,及时跟踪贷款用途,切实掌握资金动态情况。

  4、抢抓政策机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财政惠农信贷通”及全县脱贫攻坚的政策机遇,整合涉农资金向农业、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促进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增强还贷能力,并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