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第一个“江西省美丽乡村建设局部试点”成效喜人
踏着夏日的阳光,行进在德安县磨溪乡尖山村付家,一片竹海映入眼帘,一池清水潋滟清透,路两旁绿树成荫,村内墙体颜色统一,池塘边分布着檐牙高啄的凉亭、健全的体育设施、曲折写意的回廊,不时有村民前来散步,篱笆围起的菜园子零星点缀在农户房前,别有一番“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意境……,鹅卵石铺设的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块屹立在村口路边的高3米长6米的大理石,雕刻“美丽乡村试范点”七个红彤彤的大字十分引人注目。一幅村净、路平、地绿、仿古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所有这一切充分诠释了付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日新月异,也让老百姓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春风奔上了小康生活的快车道。这是德安县实施第一个“江西省美丽乡村建设局部试点”缩影。
磨溪乡尖山村付家自然村落北靠义门陈省级森林公园、南邻万家岭大捷遗址,村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全自然村农田面积340亩,人口35户、228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去年以来,坐享生态优势的尖山村付家以省级美丽乡村试点为契机,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村庄风貌,既留住了自然风貌,又让村民们生活更幸福。“生态好,还得保护好、用得好才行。”尖山村党支部书记郭明说。
基础环境公园化
每天吃完晚饭后,40岁开头的村支书郭明和其他村民一样,沿着新建的休闲公园幽径散步,一起聊天。他们说的最多的,还是去年以来村庄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没有路灯,没有休闲公园,吃完饭没事干,就打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吃完饭还有休闲的地方,散步、跳广场舞、打篮球、健身娱乐。城里有的,我们村也样样有,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说到这里,村民戚光珍由衷地感到高兴。
2015年6月,市财政局综改办的同志来到尖山村付家,他们走访调查了好一阵子。后来,县财政局综改办派人来了,接着县交通局、环保局、新村办、水务局、扶贫办、教体局的相关专家都来了,再接着池塘开始改造了,仿古凉亭、观水台、木桥、鹅卵石幽径等休闲公园开始建了,篮球场开始建了,河套河堤开始清泥美化了,路开始修了,房子开始改造了……尖山村党支书记郭明对大伙儿说,这是市里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中切块37万元用于德安县实施第一个“江西省美丽乡村建设局部试点”。这笔资金就好像一块吸力石,后来,乡里把这个自然村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点,于是,整合了交通、扶贫、环保、水务、教体等项目资金258万元,房屋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修旧如旧”。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付家人积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完成组级公路、人行便道硬化1.5公里,安装路灯10盏,文化体育健身广场800平米,篮球场1个,停车场1个,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1座和公厕1座,水池中央建亲水台、长廊、凉亭,水池周边建景观护栏,河道两岸护坡建洗衣台,对河边竹林进行保护性修整,修建背山竹林幽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农村产业园林化
盛夏的付家,但见漫田绿葱,多姿多彩的花卉苗木,争奇斗妍。平畴沃野里,桂花、红花继木、红叶石兰、桔树、桑树、翠竹等苗木长势喜人,付家绿色产业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今年不出去打工了,把家里几亩地都栽上桂花树。”一直在外打工回来的村民李安情信心满满,“地里栽的风景树苗一棵1-20元买来,3-4年后出手能卖到200-300元,比外出打工的收入强好多。”王金华说。如今村里产的桂花、红继木等风景树十分畅销,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来创业。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结合村庄实际,付家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和做大苗木支柱产业开发为重点,在村支书的带动下,很多村民都养成植树、护树、培育树苗的好习惯,桂花、红花继木、红叶石兰、桔树、桑树和翠竹等风景、经济果树开始大面积种植,在产业化的政策引导下,付家现已流转集体土地110亩,完成桂花等苗木栽植基地150亩,“村在林中、路在绿中”的田园美景已初见雏形,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年均达1万元以上。
一年的美丽乡村试点,付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省市县前来检查指导的领导专家的赞扬,今年付家被评为“江西省水生态新农村先进单位”、“江西省美丽乡村示范点”,荣获德安县新农村建设二等奖,家住付家的尖山村党支部书记郭明同时荣获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