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大姐”李翠瑛的爱心之旅
2015年的冬天,位于赣东北的“光阴之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有点“热”,在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基层财政女干部同她的民警丈夫一道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着爱心温暖了整座城。
2015年12月3日-6日,第七届生命论坛在北京召开,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开幕活动。一对平凡志愿者夫妇10年来捐款20多万元的善举引起大会关注,两人双双登台领奖,52岁的丈夫获得“全国百优志愿者”称号、50岁的妻子获得“全国优秀志愿服务家属”称号。
夫妻共筑爱心路佳话的主人公,一个是被誉为广丰“邱娥国”的上饶市广丰区永丰派出所副所长吴和平,一个是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财政大姐”的上饶市广丰区大石乡财政所干部李翠瑛。好民警背后的好妻子,财政大姐背后的好丈夫,演绎的故事绵远流长!
吴和平曾获得“江西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上饶市公安机关十大爱民警察”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他的身影在辖区已被群众所熟知,他的事迹在当地已经妇孺皆知。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走近了“财政大姐”李翠瑛,目睹了一个不因丈夫光环而沾沾自喜的好妻子是如此简朴而富有,倾听到了一位基层财政工作者是如何默默无闻地把爱从平凡的岗位向外延伸的心路历程……
一身没有标志的制服,一张写满慈祥的笑脸,几道刻着岁月痕迹的浅浅皱纹。走进大石乡财政所,见到身穿制服,围着青色小碎花丝巾的李翠瑛,给人的印象是两个字:温暖。
“这身制服,是单位以前发的,2008年之后就没有发这样的制服了。”李翠瑛的同事说,她拿到手最新的一件衣服也是7、8年前的了!
“我觉得制服是最好看的衣服了,穿着也精神。”“这个小丝巾也是旧物交换的时候签名领的,多好看啊!”
李翠瑛生活上勤俭节约,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却慷慨解囊。十年的时间里,李翠瑛和丈夫累计捐赠了2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子200余人。
一场大病,感受到浓浓的爱——“身边的人很好”
李翠瑛夫妇虽然从小家境贫寒,过着苦日子长大,但是说起身边的亲戚朋友对待他们都非常友善,特别是2003年丈夫吴和平得了一场大病,得到了双方单位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照顾,这让李翠瑛夫妻俩一直都怀着感恩之心。
李翠瑛对财政这个娘家,心中充满骄傲和感激之情。1999年8月,她以随军家属的身份就业安置到财政系统,成了桐畈镇财政所预算外和基本户会计。没有会计基础,没有财务工作经历,李大姐对能否胜任手头工作心里没底,所长余林云鼓励她“只要肯学,没什么学不好的”。在所长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和细心指导下,好学肯学的李大姐业务渐渐熟练,工作也越来越投入。直到2003年生活跟她开了个玩笑。
“2003年的8月5日,天气特别炎热,我印象非常深刻。”李翠瑛眉头紧锁,回忆起当年的旧事。
丈夫吴和平因为连续高温执勤,本来是小病的胆囊结石持续恶化,并衍生了很多并发症,导致生命垂危,在上海的医院住院治疗,这一住就是1年多。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很关心他们,有的慷慨解囊,有的处理琐事,有的甚至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医院陪护……
“当时,单位领导特批让我全程陪护。我很感谢我的领导、同事还有很多朋友对我们的帮助,让我全身心地照顾丈夫直至康复。在出院后,为了方便我更好照顾家庭,财政局把我从桐畈镇财政所调到离家很近的大石乡财政所,真的很感谢单位领导和同事,感谢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大家庭。”经历了这场感动后,李翠瑛的爱心之旅启航了,十多年来,始终如一。
感恩回馈、热心公益——“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得闲的时候,李翠瑛就带着自己添置的理发工具,坐公交车或是搭顺风车去沙田、铜钹山、五都、大石等地的敬老院给老人家们理发。“只要是手头工作忙完,每逢天气晴好的休息时间我就会去敬老院,老人们理完发后喜欢洗洗头发晒晒太阳。”她走到哪个敬老院,哪个敬老院就热闹起来,老人们都围着张翠瑛,晒着暖阳、聊着天。
李翠瑛说,敬老院的老人们有时候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哄,我就和他们聊天,陪陪他们,因为我知道陪伴对他们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礼物。这在我丈夫生病的时候我是深有体会的。老人们很开心,说是要请我吃饭,但是我都拒绝了,我自己带着面包和水,也不用麻烦当地同事,我吃着舒服踏实。
很多人都会问李翠瑛为什么这么做,她总是发自内心的说:“没人要求你做,但是我觉得做好事心里舒服。当你看到一个人因为上坡车子拉不上去的时候,你在他身后帮他推一下车,你会感觉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情,很有自豪感,帮助人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就是这样简单。去亲身感受一下,才可以理解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滋味。”
10年20万,捐助贫困学子200余人——“我不求回报,只求把爱心接力棒传下去”
在财政所的工作岗位上,李翠瑛也是一丝不苟地本着财政人“财政为民”的精神处处为民服务。“家电下乡”财政惠民政策实施的时候,李翠瑛总是清晨6、7点就骑着自行车早早地来到所里—— “有些老百姓不晓得我们正常上班时间,早早就从很远地方过来,我来早点,省得他们等”,她说。晚上早就过了下班时间,她依然在岗位上,“我多等一会没关系,老百姓来一趟不容易,免得他们白跑一趟。”
“每一位来所里咨询的老乡,她都会耐心接待,细心解释。她是财政所里百姓的贴心人。”大石乡财政所所长余朝阳这样说。
每次作为财政所业务人员配合县里教育部门下村开展贫困生实际生活情况调查时,遇到真正贫困的学生,李大姐就不由自主的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似乎这些行为已经自然而然成为一种习惯。经常有人一眼就认出李翠瑛就是当年那个慷慨解囊帮助过自己的人,但是李翠瑛却记不清这些脸庞了,因为她总是捐助那些她知道的或听说的需要帮助的人,这个500,那个1000,太多了。
在财政所、在路上、在朋友那里,时常会听到自己以前捐助过的对象的消息:“我儿子被江苏公安大学录取了”、“我现在已经开了一家小店”、“当年的那个孩子现在已经出息了”……李翠瑛听到这些,心里脸上都乐开了花,比任何人都要开心。很多人感恩,希望可以报答她,但李翠瑛告诉他们,我不需要什么,孩子们要珍惜、把握学习的机会,以后长大成为有益社会的人才,再把这爱心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如今正上大三的嵩峰乡学生佳佳也是李翠瑛帮助过的对象。佳佳很早就失去了母亲,佳佳与李翠瑛也素未谋面,两人的交流只是偶尔的短信,但是佳佳告诉李大姐,是李大姐给了她妈妈般的温暖。去年,李翠瑛由同事转交2000元给佳佳。今年,李翠瑛又委托同事带去4000元,资助的又是另外一个大学生。
最近让她挂在心上的一件心头事就是一对丧亲的母子。他们刚刚建好了新房子,原以为这是新生活的开始,但谁知噩梦接踵而来:丈夫去世,儿子又得了尿毒症。坚强的母亲还没有从丧夫的痛苦中清醒,又陷入儿子被病魔折磨的悲痛中。但是母亲没有放弃,捐出自己的一颗肾给儿子,手术很成功,但是手术后儿子每个月要坚持吃药,一个月的医药费需要6000元,这对于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高昂的费用。李翠瑛听了之后非常难过,几次托人带钱去慰问,但是杯水车薪。她奔走各地,希望能为他们介绍一个好的工作,一来可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二来也希望他们从悲痛中走出来,走向新的生活、新的未来。
热心公益、矢志不渝——“爱心之旅,我并不孤独”
对于李翠瑛而言,这趟爱心之旅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是苦寒中的莘莘学子还是生活中偶遇坎坷的失意人,无论是被病魔折翼的天使还是敬老院可爱的老人们,都已然成为李翠瑛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牵挂。
在欧洲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儿子,非常优秀而且懂事孝顺。父母热心公益,加入志愿者行列,儿子也非常支持,不仅没有向父母要过生活费,而且自己省吃俭用,把奖学金都寄给了父母,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时候看到妈妈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地奔波着,免不了心疼怪罪——“请轻松生活吧!”、“不要把来欧洲玩的计划无限期地推后”,这都是儿子在日志里面写给妈妈的话。但是李翠瑛告诉儿子,要理解妈妈。爸爸妈妈这样做,心里觉得开心,那比什么都重要。
如今,李翠瑛要去敬老院,身边总有人说,我和你一起去吧;去做志愿者,也有人说,带我一起,我也和你一起当志愿者,多做好事!越来越多的人和李翠瑛共同行走在爱心之旅,与爱同行。这样的画面,让李翠瑛觉得温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