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宣传教育。一是深入宣传“三公”经费使用管理要求,重点就“三公”经费管理规定、支出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专题宣讲。二是开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促使财政干部增强公仆意识,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厉行结约的优良作风,从思想源头上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二是坚持群众路线教育,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通过设立“三公”经费管理意见箱及定期向服务对象发放意见建议征询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强预算管理。一是将预算单位的基本公用经费及专项经费中三公开支实行单独预算管理。二是参照近三年实际支出情况,依据部门业务性质差异,实行分部门的上下浮动比例,制定符合高新区实际、可操作的预算管理定额标准。三是加强事中监控,对三公开支核定了详细的开支标准,通过财政预算审核先行并强化公务卡结算管理,提高支出透明度。
三、加强公开力度。一是要求各部门在账务处理上将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等支出情况详细分类列出,促使各单位的公务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二是将各单位行政成本及“三公”经费公开情况纳入年度目标、廉政考核和问责范畴,促使各单位自觉规范“三公”消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三是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直接责任人,要求各单位遵照“预算审批、定额分配、民主公开、高效节约、严格审签、群众满意”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细化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和公示制度。
四、加强监督问责。一是每年随机抽取一定比例单位进行“三公”经费使用绩效测评,对于资金使用效果差的单位将扣减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二是健全问责制度,对超支单位负责人实行问责,约束单位领导开支的随意性,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问、有错必纠。三是强化对“三公”支出的长效管理,指定专人按月提取三公办支出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反馈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确保“三公”经费“控得严、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