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市强农惠农政策调研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系列强农惠农及加大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力度的方针政策,政策范围不断扩大,补贴资金逐年增加,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03年以来,吉安市共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23大项,获得中央累计转移支付资金42.8亿元,享受中央减免政策费用431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 1.58亿元。井冈山老区贫困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一、2003年以来强农惠农及扶贫开发政策、资金的实施落实情况
(一)强农惠农政策
强农惠农政策大致可分为5类,分别为社会保障类政策、直接补贴类政策、扩大内需类政策、改善基础设施类政策、提高农民素质类政策。
1、社会保障类政策。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项,城镇居民医疗计1.15亿元。
2、直接补贴类政策。包括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 、能繁母猪补贴、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工程共7项,这类资金中央直接转移支付总计9942.75万元。
3、扩大内需类政策。包括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2项。这项政策自2009年开始实施,此政策资金总计拨付1153万元。
4、改善基础设施类政策。包括新农村建设、公路村村通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基本粮田改造工程、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共6项,共获得此类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23亿元。根据项目不同,相应的工程分别由交通局、建设局、水利局、国土局、农业开发办公室等部门承担。
5、提高农民素质类政策。包括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二免一补”、高中生助学金、高学入学政府资助金补助、计生奖励扶助,共5项,中央转移支付此类资金总计5216万元
(二)国家贫困县政策
2001年井冈山市被列入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享受的政策有:1、贫困村整村推进;2、移民搬迁扶贫;3、雨露计划。累计获得中央支持井冈山市国家级贫困县的资金8321万元
(三)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区政策
2012年,国家正式启动实施罗霄山等5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在《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是通篇贯穿的思路。
《规划》对罗霄山片区提出六大战略定位: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交通通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特色农业和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旅游胜地与生态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围绕这六大战略定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规划》为罗霄山片区带来了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等一系列利好政策。《规划》中的“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转移支付系数,增加转移支付额度。提高基层政府财力保障能力。加大中央有关专项转移支付向片区县倾斜力度,省级财政要提高对片区县转移支付比重,延长省级财政性资金扶持政策执行期限”等内容,将为罗霄山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除了政策支持,在项目建设上《规划》提出,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扶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罗霄山片区发展的瓶颈。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国家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三纵两横”交通运输主通道,强化主通道互联互通。推进赣州黄金机场、井冈山机场等改扩建。构建赣州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完善井冈山、瑞金、宜章、茶陵等运输枢纽功能,提高运输与中转能力。加强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长株潭城市群、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的交通联系,形成沟通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主通道。
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将以防洪、灌溉为重点,推进大中型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病险水库、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加强赣江、湘江、东江等重点江河及中小河流综合治理。
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将为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创造良好条件,为罗霄山片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二、强农惠农及扶贫开发政策对井冈山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各种补贴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据统计,井冈山市平均每亩地每年拿到的补贴金额为80.8元,人均每年接受补贴165元,平均每户每年737元。
(二)保障了最困难群体的利益。在农村,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养老、看病和济贫。在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后,井冈山市这三类困难群众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在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可领取170元的生活补贴,一年是2040元。在农民看病方面,以2012年为例,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96%,2012年补偿医疗费用总计2100万元。在养老方面,全市总数达1.3万的60岁以上老人每月都可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累计发放养老金1767万元。
(三)通过扶持产业项目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在强农惠农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下,井冈山的农业产业项目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截止2012年,井冈山建有各类产业化基地70个,面积6.8万亩。此外,我们每年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拨付专项资金对他们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新岗位工作。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2年底的5999元、2077元增加到2012年的19335元和6157元。
(四)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的交通、水利、住房、土地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对进一步加大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井冈山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作出过牺牲和贡献,今天仍然承担着保护森林生态效益的重任。建议能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使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下面,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大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老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研究出台相关的对老区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政策,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市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
(二)进一步加大对老区扶贫资金的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乡镇、贫困村的通电、通水、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真正享受与西部开发同等政策。
(三)适度调整财政收入返还体制,增大贫困县市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建议上级适当对贫困地区从税收体制、税收分享比例及上缴税收返还等方面研究出台政策,给与支持。
(四)统筹兼顾,尽量减少地方财政的配套压力。中央在要求市县落实相关专项资金配套政策时,更多考虑国家级贫困县财政的承受能力,尽量不要求市县财政配套资金,以减轻市县财政压力。
(五)帮助呼吁将井冈山市列入中央苏区对口支援县市。现有的中央苏区县政策规定只有赣州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而吉安、抚州等地只在争项上给予倾斜支持。建议积极争取将吉安市或重点连片开发扶贫县纳入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范围,这对我们招商引资、发展实体经济是有很大促进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一直是中央苏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部分区域属于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及之后的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江西省辖区(如原宁冈全县、原遂川县的黄坳、下七、大小五井、茨坪等地)。从1927年起到1937年,这块红土地历经了中央苏区的初创、形成、发展及游击战争的全过程,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及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崭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建党、建政、建军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在创建中央苏区的斗争中一以贯之地得到实践和丰富,推进了中央苏区的发展。目前,国家正在组织中央国家机关及央企对口支援中央苏区县。为此,特恳请帮助我们呼吁,将井冈山市列入对口支援县市,并协调国家有关部委挂点扶持。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