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江西财政新闻联播

赣县: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唐代政治家杨炎称财政为“邦国之大本,生人之喉命”,可见财政工作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国计民生,首重财赋”,做好财政工作是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必要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巨大推力。财政干部是财政工作的主体,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形势瞬息巨变,这对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因此,要切实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新时期财政事业发展,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凝聚力量。

  一、加强思想建设,着力提升财政干部政治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要全面实现这六项任务,必须加强财政干部思想建设,用正确的思想引领广大财政干部的行动。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学习型单位建设为契机,狠抓财政干部的理论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是指导我们财政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结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二)加强理论宣传,浓厚理论学习氛围。不断拓展宣传形式,丰富宣传手段,加强宣传栏、宣传标语等传统媒的宣传作用,同时进一步以理论宣讲、理论座谈会、理论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与宣传相结合,掀起财政干部理论武装热潮。

  二、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升财政干部专业能力。

  财政工作专业性强这一特点对财政干部的业务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形势,要着力打造一个专业素质精良的财政队伍。

  (一)加强对财政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结合当前财政工作重点,理论联系实际。在培训方式上,要建立分类培训模式,实现培训个别化差别化。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安排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培训内容,切实使财政干部获得本职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工作技术;对不同级别的财政干部,根据业务能力水平的高低,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使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在培训动机上,要促成财政干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保障培训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二)举办经验交流活动,为财政干部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单位内部交流,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本单位与外部的交流,包括与其他行政单位的交流以及与企业的交流。通过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对称、知识贯通、开阔思路、拓宽视野,在不同的参照系中,深刻分析世情、国情的微妙变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当前财政工作的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针对不同的矛盾,制订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立足本职,放眼全局,为提出符合财政发展要求乃至时代要求的真知灼见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增强财政干部干事活力。

  (一)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保障。首先,在选拔干部时,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选取财政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原则,贯彻落实“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干部工作方针。其次,在选拔范围上,要打破旧观念,不局限于局机关内部选人,而将选拔应面向乡镇财政所,面向基层的年轻干部,让年轻干部引入新观念促进财政改革。第三,在用人模式上,要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注重扬长避短,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完善财政干部晋升制度,使领导职位更具开放性和竞争性,通过引入竞争上岗制,培养财政干部“有才有为有位”的意识。岗位竞争迫使财政干部在满足自我的需求的同时兼顾公共利益,重视公众的评价,唤起广大财政干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廉洁意识、危机意识,从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群所谋,为财政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其次,要推进工资制度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时,上层建筑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在财政工作中,作为财政工作主体的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必须得到满足,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财政工作中,做到“心系群众,财政为民”。要借鉴西方政府工作人员的薪俸制度,按照同工同酬、平衡原则,不断提高协税员工资收入。协税员是财政干部队伍的一部分,他们做着和正式财政干部一样的工作,但工资收入却比正式财政干部低许多,这严重影响了协税员的工作热情,应根据经济形势和物价变化,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协税员工资动态调配机制,切实提高协税员工作干劲。

  (二)完善考核机制。在考核内容上,以考核工作成果为重点,同时把财政干部上班以外的遵纪守法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并作为确定年度工作考核等次的参考依据。在考核标准上,按照不同的岗位性质、工作特点,制定适应各自特点的、以工作业绩为核心的、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具体的考核量化标准,逐步实行分类量化考核,实现考核标准的科学化。在考核结果的使用上,加强对考核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财政干部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合理调整使用财政干部创造条件。(程贤萍)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