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完善城乡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图片)
今天上午,记者从世行项目TCC5子项目《江西省城乡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获悉,由江西省财政厅执行,江西省社科院和江西财经大学联合研究的《江西省城乡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在江西实施近3年取得了显著成果,惠及了广大城乡弱势群体。据悉,《江西省城乡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作为世行支援项目,专门针对城乡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省为范例,尚属首次。
今天,世行TCC5子项目《江西省城乡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成果报告会在南昌举行。
据了解,江西城乡弱势群体规模较大,目前仍处于温饱线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有90万,在温饱线上徘徊的低收入人口近300万。同时,由于各方面原因,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弱势群体在社会保障、脱贫和就业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
为健全和完善城乡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江西财政部门携有关部门在扶助城乡弱势群体政策和手段方面进行探究,具体包括: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农村残疾人口社会保障和农村育龄妇女社会保障等10方面。
据悉,2007年,江西新增44亿元资金用于民生,其中,用于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的资金就高达33亿元。在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就业创业、住房保障和教育方面,江西增加了城乡居民低保经费,增加了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对城镇零就业家庭进行免费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对农村全面实施免学杂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的义务教育。2008年,江西出台60项公共财政政策,花100亿重点实施民生工程,将农村低保范围扩大并适当提高财政补差标准,将农民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并提高补助标准,将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城镇军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设立残疾人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等。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省财政厅将借鉴和采纳项目研究成果,继续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今年,江西预算安排188.2亿元,其中新增50多亿元,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护航”。其中,在社会救助方面,江西将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注、提高部分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标准等。在社会福利方面,江西将完善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伤残津贴制度和提高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老职工救济金标准等。此外,在就业、创业和住房保障方面,江西还将安排专项资金。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