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犹县坚持“小财力,大投入”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上犹县经济总量小,财政基础比较薄弱,但可用财力注重向教育倾斜,有效支持教育优先发展。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督导专项评估,2008年被赣州市政府评为“全市2008年度民生工作教育保障先进县”。
一是新建扩建学校,破解大班额难题。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了该县城区中小学班容增大问题的产生。2006年,该县引进民间资本投资4000万元在新城区新建了一所占地160亩、可容纳4000名学生的上犹三中,半年就完成了一期工程并实现招生,目前学生达3000多人,以300多万元的政府基础设施投入拉动,解决了高中入学难题,全县高中入学率也由40%提高到了目前的70.6%。随着民办上犹三中的创办,但初中及小学的的大班额现象仍没有得到缓解。该县县委、县政府又决定在新区办一所能够容纳5000人的示范性小学,同时以搬迁置换的方式,投资5000万元整体搬迁扩建处于交通拥堵、人流混杂区域的上犹二中,在新城区建设一所占地200亩、可容纳学生5000人的新上犹二中,新区示范性小学有望今年9月实现招生,新上犹二中有望明年实现招生。此外,县里还筹集配套资金100万元在县城郊区的茶亭村兴建了一所明德小学、南河村兴建了一所竣宇小学,有效化解郊区小学大班额问题。
二是改造薄弱学校,破解择校难题。“择校”不但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加大了教育的不公平,而且容易对学生心理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为尽可能消除择校的现象,近年来,该县已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乡镇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全县消灭了C、D类危房,新建学校40余所,为乡镇学校添置计算机、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和教学仪器,实现了乡镇中、小学“一所学校、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电脑室、一套信息教育器材”。
三是实施民心工程,破解就学难题。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8年,教育投入达8968万元,为31450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3062 人,9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每人得到5000元一次性补助等。同时,积极关爱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拨专款支持城区小学办好特教班,认真做好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为残疾儿童建立了档案,做到残健学生一视同仁。
四是落实教师待遇,破解师资失衡难题。该县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全县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实行银行代发,近十年来从未拖欠教师工资。不断拓宽教师引入渠道,教职工编制由2002年的2210个增加到现在的2773个,财政对增人增资都予以充分的保障。 2008年起,对该县2001年以来正式招聘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及2007年元月以来编内临时代课教师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解决2001年正式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及编内临时代课教师的后顾之忧。今年采取财政贴息形式向银行贷款300万元,解决上犹中学公寓楼建设资金,极力改善外来教师的居住环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