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江西财政新闻联播

倾力勾画赣鄱大地现代农业发展新蓝图(图片)

  2008年4月,中央财政安排1.5亿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我省发展水稻、桔橘、水产和油茶产业。10月份,根据各省市项目实施情况,中央财政又增加5000万元。全国获此奖励的省份仅有4个。年底,再次追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000万元,至此,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总额达2.2亿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政策的落实,省委常委、陈达恒副省长亲自听取汇报并先后两次作出批示。

  

  

  省政府还专门召开会议,传达中央精神,全面部署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工作,省长助理、省财政厅厅长胡幼桃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我省财政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及时召开布置会,提出了支持产业的意见并向省政府汇报;围绕财政部的要求,根据我省实际,制定了《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总体方案》及项目分方案并申请中央资金;完善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使项目建设、资金整合、资金使用等有章可循,规范运行;认真做好项目调度,加强宣传报道,印发了工作简报,在财政厅外网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政策、工作进展等。在认真审核的基础上,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及时批复各项目分县实施方案,并及时下拨资金;同时,在年底组织督导检查,并下发督查通报,对各项目县进展情况进行排名,有效促进了各地各部门抓紧项目建设。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里要求,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加强监督,有效保证了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尽快启动和顺利实施。

  

  

  夯实基础:四大产业建设孕育农业发展新希望
   在确定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扶持项目,根据省情,我们选择了粮食、柑橘和环鄱阳湖水产、油茶四个产业支持,保粮食,扬特色,粮食生产也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

  作为水稻生产大省,2004年以来,我省水稻生产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全省共有耕地面积4292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占68.4%,导致粮食生产水平较低,单产不高。

  而标准农田的改造,特别是瘠地变沃土、荒地开垦等工程,前期一次性投入大。资金短缺成为标准农田改造的一块“短板”。

  今年上半年,中央财政拨付1.5亿支持江西发展现代农业。省财政在水稻标准农田改造上安排7500万元,计划用3年时间,在南昌县等11个县,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早灌、涝能排”的要求,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以及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土壤有机质等,建设11万亩标准农田。在全省形成“三区一片”的水稻优势产区,即鄱阳湖产区、赣抚平原粮产区、吉泰盆地粮产区和赣西粮食高产片。

  由此,一场改造标准农田的工程在赣鄱大地上蓬勃展开。在进贤县架桥镇架桥村,一幅幅热火朝天的标准农田建设场面映入眼帘——村民们挥着锄头、驾着挖掘机,修机耕道、衬砌水渠……

  

  

  据测算,随着标准良田、造地增粮工程的实施,我省水稻生产的潜力将进一步提升。

  除了水稻产业外,近年来,我省柑橘、水产养殖业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迅速。今年,我省安排资金7500万元,在于都等10个县建设优质高产生态标准化橘园基地;在彭泽县等11个县建设2万亩标准化池塘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改扩建5个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良种扩繁场。此外,省内8个油茶产业示范县(区)也获中央投入2400万元,建设1.9万亩油茶高产示范基地。

  

  

  科技推广:先进技术为现代农业领航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要将科技因素渗透到各个环节中,财政资金在推广和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

  我省水稻产业整合的3亿多元资金中,水稻集成技术项目的推广资金就安排了1.3亿元,实施以下技术工程——优良品种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全程机械示范等。

  2008年,全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400多万亩,病虫害防治专业组织达到330个。赣抚平原、鄱阳湖平原、吉泰盆地和赣西高产片等“三区一片”的58个粮食主产县,出现了科技推动粮食生产发展的可喜面貌。17个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14个省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27个粮食高产辐射县,通过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等粮食生产新模式,集成良种示范、抛秧、土壤有机质提升、病虫害防治、农机机械化等技术,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与此同时,财政还从政策补贴上引导农民科学种粮、规模种粮、机械化种粮。省财政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给农民的补贴就有33亿,让全省农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

  鼓励农民种植水稻良种,全省下拨了良种补贴资金2.9亿元。

  鼓励农民规模化种粮,新增了种粮大户补贴,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都可享受补贴。

  鼓励农民机械化种粮,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亿,全省水稻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达到70%、55%,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2.5%。

  柑橘、油茶、水产业也同样呈现着一幅向科技产业看齐的局面。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在渝水区、安远县、赣县、南丰县等地分别建成国家级柑橘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繁育大量无病毒柑橘良种苗木。据统计,我省目前现有无病毒柑橘繁育能力1000万株。

  水产则建造池塘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合理搭配养殖品种和密度,推广使用微生态制剂,测水施肥和生态修复等调控技术。进贤县青岚湖水产养殖试验场今年获得1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进行良种繁殖设施改造。项目改造后,养殖场鱼苗产量将从目前的2亿尾提高到5亿尾。

  

  

  整合资金:四两拨千斤撬动现代农业大发展

  支农财政资金整合使用,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今年以来,我省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搭好了资金整合的“戏台”:在一个项目区,老区建设、水土保持、林业、水利、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资金等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各项资金“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以提高使用效益。

  现代农业的发展只有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才能催生出新的生产力。在中央财政投入2.2亿元的情况下,我们以水稻、柑橘、环鄱阳湖区水产和油茶产业为平台,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整合地方支农资金5.05亿元,其中省本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3亿元,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5亿元、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经费0.5亿元,农业产业化资金1亿元等。通过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带动、吸引项目单位和社会资金投入7.58亿元,使这四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4亿多元。现代农业发展搭建的支农资金整合平台,使得发展资金进一步壮大,资金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为今后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水稻产业为例,第一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7500万元,整合粮食高产创建资金、测土配方施肥、农业高新技术示范项目等10个方面资金达2.3亿元。其中1.74亿元集中用于高标准良田建设,而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等方面的资金则不需要重复投入,中央资金则主要用于灌渠、排洪渠等未曾安排过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

  

  

  项目驱动:农业产业化成农业发展新引擎

  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产业化,即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如何才能使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升值,那就是要让农民和生产加工企业结合,与市场对接,逐步延伸产业链。

  为鼓励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我省积极筹措并安排资金,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进行贷款贴息。2007年共安排财政贷款贴息资金2900万元,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十百千”工程中的企业,优先发展精深农产品加工型企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创品牌,提高科技含量,推进品种特色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有220个,总投资70亿元,占总项目数的52%。项目带动已成为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载体。

  同时,省财政安排1700万元,以订单补贴的方式,对为“双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农产品原料的20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7011户社员进行奖励,以鼓励农民为龙头企业提供原料,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稳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建立“企业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而帮助农民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达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省粮油集团年产18万吨大米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使该集团年精制大米生产能力增至6万吨,带动农户15万户;
   年交易额达100亿元的南昌农产品市场昌南农产品物流一期工程竣工,使该市场成为沿海地区农产品后方基地;
   ……

  

  

  创新机制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资金拨下去了,要真正起到它应有的效益,要靠机制创新,制度保障。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把握“看得见,摸得清,有指标,能考核”的原则,坚持“保粮食、扬特色,强基础、重科技,建制度、推整合,抓绩效、促发展”的二十四字方针。

  各个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从发展规划,产业建设内容,资金概算、整合方案,效益分析,保障措施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同时,制定了《江西省〈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对资金安排、使用、项目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使得项目建设、资金整合、资金使用等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根据《实施细则》,按照“批复一县下达一县”的原则,对于实施方案符合标准的项目县及时下达资金,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县,资金不予下达。现代农业项目资金规模较大,在资金管理上要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财政部门和有关资金使用单位都要设置专账进行资金核算。

  另一方面,对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实施进行绩效考评。按照“看得见、摸得着,有指标、能考核”的原则,一是研究制定绩效考评办法。通过设立简便、易行、有效的考核指标,重点考核各地各部门是否按实施方案的要求整合和落实项目资金,是否按方案要求使用资金,是否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二是进行实地检查。在粮食项目方面,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看农田规划情况,是否达到标准农田的要求;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看是否连片开发,规模是否扩大,技术是否改良;在农技推广方面,也必须有看得见的成效,有具体的技术实施情况。对于重视不够、实施不力、效果不好的项目县,将遭到淘汰,下一年不予以资金支持。

  管理机制的建立,使得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更有保障,也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制度基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