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搭建“三资”监管平台 用大数据为财政监管赋能
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针对“三资”监管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紧紧抓住“资金”这个关键,通过“人防+技防”,打造覆盖区镇村三级“三资”监管服务“一张网”信息化平台。目前,已建成全区统一财务管理服务平台、村级组织集体资金收付管理平台和区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平台,用大数据技术为财政监管赋能,“三资”监管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全区统一财务管理服务平台——让资金监管更高效
2018年8月,全区统一财务管理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全区847家单位进入平台管理,其中:区级单位324家;镇级单位429家;国有企业94家。该平台集成出纳管理、账务处理、资产管理、工资管理、报表管理、汇总查询、内控稽核、辅助决算等功能模块,并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管理要求,资金监管更加便捷高效。
财务系统“全统一”。平台上线前,江都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虽然基本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但是选用的软件系统厂商和版本复杂,业务功能不一,数据格式杂乱,无法统一数据接口标准,难以符合资金监管要求。平台上线后,全区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均使用该平台进行账务处理,有利于整合利用分散在各单位的财务数据,更好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监管各单位财务运行情况。此外,该平台集中部署在区财政局,由软件公司统一维护,与原先单位“各自为战”相比,大大节约了全区财务系统维护费用。
会计核算“透明化”。所有应上线单位必须使用平台进行账务处理,并及时上传会计凭证和附件资料,实现资金运行来龙去脉全程留痕、可查可溯。同时,设置11条监管规则,对支付对象为会所、娱乐中心及凭证摘要包含“烟”“酒”“购物卡”等字段的违规行为进行预警。今年6月,区财政局又联合区纪委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管理的通知》,要求单位对公务接待费等10类支出必须上传必备附件,附件不全或缺失时,平台将自动预警,倒逼单位从源头上规范自身财务行为。
实时监管“穿透式”。为充分发挥平台监管作用,2019年,区财政局印发《统一财务管理服务平台监管方案》,并每年制定年度监管计划。区财政局各业务科室、各镇财政局根据授权和UKey,依托平台数据核查、对比分析等功能,足不出户便可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功能园区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区纪检、审计等监管部门也可根据授权进行多层次、穿透式再监督。截至目前,已检查单位622家,发现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和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18个,涉及资金2.63亿元,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加强跟踪督查,促进整改落实,不断提高监管效率。
二、村级组织集体资金收付管理平台——让村级财务更阳光
2018年10月,村级组织集体资金收付管理平台在吴桥镇、滨江新城成功试点。2019年7月,完成平台优化提升,并在全区15个镇(园区)全面推广。该平台参照区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管理模式,设置计划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存款管理以及中心账务五大功能模块,并对21个收支业务点进行制度内嵌和流程优化,既规范了业务办理,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村级组织和镇级会计服务中心财务人员工作量。
无预算不支出,缺附件不支付。平台嵌入预算管理制度,通过编制年度收支计划录入系统,并报镇级会计服务中心复核,系统对计划执行情况智能跟踪,有效避免有计划不执行、无计划随便支出的情况。平台还嵌入附件标准化管理制度,对干部报酬、劳务费等支出项目,逐一明确附件资料标准和要求,凡是附件资料不全、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无法完成资金支付。关键业务数据采用电子签名,一旦出现差错,可全程追溯防抵赖。
让数据多跑路,使人工少跑腿。平台实现与代理银行之间的电子化支付,让数据自动交换代替人工处理,各村(社区)会计无需手工填写支付凭证,也无需再跑银行,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资金支付效率也得到极大提升,比传统支付模式提速60%。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平台电子化支付功能使得支付信息在村(社区)、镇级会计服务中心、代理银行之间无缝传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往返接触,真正实现各级防控资金“网上办理”,有力保障防控资金安全、高效直达防控一线,电子支付优势充分显现。平台上线以来,全区村(社区)共完成收入3.6万笔、金额15.8亿元,完成支付12.1万笔、金额18.8亿元。
创新管理方式,增加资金收益。为切实加强村级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存放综合效益,江都区在保证村级组织集体资金“四权”(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不变和正常运转前提下,依托平台实行村级财务镇级集中核算,将村级组织闲置资金集中托管,收益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资金“化零为整”实现村级组织集体资金保值增值。经平台统计,全区村级组织闲置资金近8.3亿元,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大桥镇先行试点,待经验成熟后在全区推开。
三、区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平台——让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更规范
针对区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先开工后审批、管理流程分割、超概算超预算等问题,2020年1月,江都区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共有区住建局、交通局等8个部门52个项目进入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管理,总投资64.42亿元。
集中规范项目管理。要求所有50万元以上新增区级政府投资项目必须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系统进行管理,否则不得拨付项目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在进行系统登记时,必须上传项目批复文件、资金来源审查表、财政投资评审意见书、工程招投合同等审批资料,彻底改变过去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先开工后补办审批手续的状况。
强化项目预算管理。系统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细化为项目和标段登记、概算明细录入、招投标合同管理、预算指标下达、用款计划申请、工程资金支付等流程,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与财政预算管理流程无缝对接,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履约按流程执行,在满足付款条件的情况下,按照工程进度和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项。
实现项目跨年度管理。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特点,单一预算年度政府投资项目往往无法结束,与财政预算资金分年度安排相冲突,易造成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状况。系统采用项目管理库和资金管理库分开运行办法,既确保财政预算资金按年度管理,又实现政府投资项目跨年度管理,形成政府投资项目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良性约束机制。
下一步,江都区在发挥好“三资”平台监管效能的同时,按照“1+N”网格化治理、智慧城市、“链上江都”等大数据平台建设规划,将“三资”平台数据纳入全区大数据平台,通过不断完善监管规则,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跨系统比对,进一步增强“三资”监管合力。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