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江苏财政新闻联播

江苏省泰兴财政:“五个一”工作法聚焦“六稳”“六保”
全力支持夺取“两线战场”双胜利

  今年以来,泰兴财政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中,以“五个一”工作法聚焦“六稳”“六保”,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的要求,积极稳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情影响应对工作,强化重点领域资金保障,向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一、聚力稳增收、优结构,精打细算握好收支“一杆秤”

  今年以来,在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新冠疫情叠加影响下,财政部门迎难而上、积极作为,促进收入质量和支出效能稳步提升。上半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09亿元,各月均保持了正增长。在收入征管上,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疫情态势走向,加强财税统计和分析预测,切实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加强财税联动协作,定期召开财税工作例会、财税联席会,排查税源、协调矛盾,动态掌握税收入库情况,及时分析税收增减因素,落实有力措施,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在纳税服务上,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改革,实现行政事业性及政府性基金收费通过公共支付平台缴款,全面提升非税收入征缴工作水平。依托政府部门网格化管理体系及现有街镇、村(社区)资源,整合社会化办税力量,打造“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纳税服务品牌,建立“全要素”网格和“全员式”网格队伍,打通纳税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支出管理上,进一步细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度和一次到位率。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2020年市直部门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分别下降26.03%、35.6%,确保将有限财力用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保”要求落到实处。强化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加快预算批复下达、项目推进实施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实施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对没有明确资金来源、超出财政承受能力的项目,不纳入预算、不安排支出,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二、聚力提信心、鼓后劲,纾困解难打好扶企“一组拳”

  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多措并举为企业发展赋能、助企轻装上阵,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以减税降费增红利。坚决执行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疫情防控期间税收优惠政策,上半年累计落实各类政策38.94亿元,助企轻装上阵。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累计减征退2月份社保费7394.93万元,免征和减半征收3—4月份社保费17515万元,有效增强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助企抗疫情、渡难关。以减租降息添动力。严格落实疫情期间中央和省市房租减免政策精神,提请市政府出泰兴市具体政策,多渠道、广范围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压实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主体责任,细化优化业务流程,规范办理事项服务标准。上半年累计办结房租减免金额752万元,惠及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88家。以创新支持破难题。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审核并拨付2019年度创新发展先导区专项资金5866.21万元,惠及全市435家企业;充分发挥政银合作产品作用,累计为4家企业发放“苏科贷”2060万元,有效发挥对稳就业的支撑作用。市级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累计为196家企业转贷345次,提供转贷资金17.65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100万元。抢抓疫情期间金融政策机遇,引导市管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持续跟进金融政策礼包落实进展,签约新增贷款50.6亿元,有效接长资金链、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扶持,协调金融机构为国家级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发放贷款1500万元,上争中央财政贴息15.02万元,为省级10家企业发放贷款10100万元,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聚力补短板、强弱项,靶向施策答好攻坚“一套题”

  把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助推重大战役取得实效。为债务风险“筑防线”。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定,落实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积极上争再融资债券资金,拉长债务期限,减轻政府偿债压力,确保债务风险可控。为污染防治“补短板”。围绕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目标,持续加大生态环保投入,用于支持加强固废属性鉴别、污染地块环境损害评估、乡镇固废填埋点应急处置、生态修复等。积极保障“向污染宣战”专项行动各项经费需求,推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快速高效处理,实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脱贫攻坚“强弱项”。持续完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投入资金1.6亿元,突出对特困群体的托底保障,确保年内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升至710元/人·月。积极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相衔接,发挥社会救助政策兜底作用,投入资金1852.71万元,支持推动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和经济薄弱村达省定脱贫标准。积极推动政采扶贫工作,在国家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注册上线121家预算单位,开通采购人管理账号91个,平均预留采购比例达10.39%,确保政采定向支持扶贫取得预期效果。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加强扶贫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四、聚力兜底线、增福祉,提标扩面织好民生“一张网”

  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把新增财力优先用于保民生,上半年民生支出46.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80%。围绕“更稳定的工作”,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顶格执行疫情期间社保费“免、减、缓”政策,上半年为5875家企业减免社保费达3.5亿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上半年发放稳岗返还补贴4956万元,惠及4539家企业。推进失业保险基金支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提行动资金4889万元,全力支持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稳定就业局势。围绕“更好的教育”,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7.04亿元。全面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各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教师奖励性补贴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残疾学生给予重点倾斜,加大学校新建、改扩建、维修改造等资金投入,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水平。围绕“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至每人每月165元,惠及22.3万人,实现“九连调”。落实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增发高龄人员养老待遇补贴,惠及16.8万人。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企工作,支持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半年发放困难群众临时生活补贴1432万元。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上半年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418万元。围绕“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履行医疗卫生财政投入责任,一般公共预算卫生健康支出达7.19亿元。及时足额兑付计划生育奖励和特别扶助资金,上半年拨付3362万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2020年安排资金15831万元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人员各类工资、养老保险及退休人员住房补贴。支持建制镇卫生院提档升级,确保年内完成3家卫生院建设改造工程。支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药品零差价销售,足额保障新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五、聚力谋创新、严管理,高点定位下好改革“一盘棋”

  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导向,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制度供给和资源配置,精准把脉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更实的改革提升预算约束力。积极探索零基预算,将原有专项资金和预算规模全部清零,注重预算编制对预算平衡、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绩效的影响,实现对财政支出的动态调整和优化,从根本上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提请市政府出台《泰兴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探索建立“1+N”绩效管理新模式,形成“三保”绩效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硬化绩效管理约束,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更优的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力。深化国资监管改革,实现国资监管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从“管企业生产经营”向“管资本保值增值”转变,国资监管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显著提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指导新组建的中鑫集团和城投集团规范运营,助推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运行成功转型,中鑫集团成功获得AA+信用评级。完善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密切跟踪全市8个入库PPP项目实施进度,督促各实施机构落实“周例会、月协调、季督查”制度,加强PPP项目财政监督和绩效管理,确保PPP项目规范高效。以更严的管理提升财政监督力。深入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着力改进预算报告和草案编报工作,积极回应人大代表关切,更好服务人大代表依法履行监督职能。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各乡镇(街道)财政所、园区财政分局开展财政财务检查,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行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审核,上半年拒付不合规支付申请14笔,金额138.3万元,笔数同比下降26%。依法履行财政监督职责,全面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建成财政集中监管平台,着力打造预警高效、反馈迅速、纠偏及时、控制有力的财政资金“大监督”体系。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20日